第六十六章 半路遇故舊(1 / 2)

趙與莒此時用黑巾蒙著臉,緩緩地跟在鄭清之的兩個遠房堂侄身後,三人往臨安府方向行去。

雖然他們是在劉黎敏一行人離開後又等了一炷香的時間才出發的。

但趙與莒心中也不確定對方會不會上當,或者即便上當會不會仍留著人監視鄭府,這對他來說是未知。

好在他賭對了,監視的那個道士在看見劉黎敏後,下意識地便覺得轎子裏的就是趙與莒,連忙招呼惡僧和男童準備刺殺事宜,自然沒能發現之後出來的三人。

趙與莒還不知道劉黎敏為了掩護他已經被刺客殘忍地殺害了,他此時十分緊張,往日熱鬧的臨安城在他眼中處處都是危機。

前麵帶路的鄭祿鳴察覺到了趙與莒的異樣,稍稍落後兩步輕聲道:

“還請殿下表現得自然點,不然會被人懷疑,徒惹事端。”

趙與莒本來就蒙著麵十分可疑的樣子,再表現的緊張很容易引起巡街鋪兵的注意,他現在誰也不敢相信,絕不願貿然暴露身份。

誰知道這些鋪兵知道趙與莒的身份後會如何處置,誰又知道他們上司或者上司的上司是不是刺殺他的那一派係?

趙與莒此次來臨安府找的人便是之前審腰帶案的臨安知府袁韶,當初審案時,袁韶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尤其是袁韶不論派係,秉公處事的態度讓趙與莒對他的觀感極佳。

他其實也考慮過去找廣濟郡王或者魏了翁,他相信這兩個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害他,但絕對會勸自己對這一次次的刺殺暫時隱忍下來。

但趙與莒不想忍,他在戰場上都不曾這樣憤怒驚慌過。

那種被人刺殺的感受他一輩子也忘記不了,尤其是之前假扮成送水工的那個刺客,結結實實一劍刺中了他的胸口。

若不是內甲護身他早死了,那種防不勝防,生死操於他人的感覺他絕不想再感受第二次。

按照趙與莒的設想,依著袁韶的性格,在臨安發生這種刺殺親王的大案,無論如何他都會去查個清楚。

趙與莒也是存著“利用”袁韶這種剛直的性格,來為自己出頭,給予對方反擊。

...

一路上有驚無險,直到遠遠的看見了臨安府衙的牌匾,趙與莒終於鬆了口氣,同時也慶幸自己的調虎離山之計成功了。

隨即他就擔心起劉黎敏的安全,但想著他武藝高強應當不成問題,強自按下心神,邁步跟著鄭家兄弟二人往府衙走去。

這時迎麵走來一男一女兩個熟悉的身影,等看見那男子的相貌後,趙與莒麵色微變,連忙將自己臉上的麵巾裹緊,同時側過身子閃避男子的目光。

但那男子早就注意到了他,見他閃身避過自己的目光,猶豫了一下還是鼓起勇氣衝著趙與莒抱拳行禮道:“可是與莒兄當麵,許久不見。”

那男子聲音雖然輕但落在趙與莒等三人耳中如同驚雷一般,鄭家兄弟連忙上前幾步將那男子與趙與莒隔開,同時右手入懷握住藏於那裏的短刀,戒備地打量著那男子。

那男子見狀嚇了一跳,第一反應是護住自己身旁的女子,幾人之間的對峙落在了周圍人的眼裏,眼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往這邊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