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韶的話音剛落便有太學生輕輕拉扯了一下劉嗣的袖角,劉嗣衝身後的同學微微搖了搖頭,目光堅定地看著高台上的袁韶。
周圍圍觀的群眾聽見袁韶的話,一時間許多人猶豫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偷偷往後退去,帶動著周圍的人,慢慢變得混亂起來。
劉嗣臉色堅毅,不顧身邊同學的勸阻,大踏步地也上了高台與袁韶同立,他先是微微躬身衝袁韶行了一禮,在袁韶皺著眉頭的注視下,他緩緩開口道:“袁公所言差矣!”
隨即他扭身望著袁韶朗聲道:“敢問袁公,坊間所傳沂王違背史相命令,擅自出兵可有此事?”
“楚州李全之事突然,史相曾囑咐沂王可事急從權,權且朝廷明文存檔,史相讚同沂王殿下北上一事,你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劉嗣慨然一笑,“袁公,劉某素來敬佩您剛正,升鬥小民或許不知,但我等太學生都清楚,史彌遠的上書是在京東之戰勝利後,此等欲蓋彌彰之舉袁公就不要拿來說了。”
袁韶剛想反駁就被劉嗣粗暴地打斷,“袁公,學生就問您一句,史彌遠上書是在京東之戰勝利後才上的,是也不是。”
袁韶被一個後學晚輩粗暴打斷,心中憤怒,怒哼一聲沒有回答。
劉嗣略帶歉意地衝袁韶抱拳行了一禮,“晚輩無狀失禮,請袁公原諒。”
不待袁韶回話,劉嗣便繼續道:“此事知曉者甚多,但往往礙於史彌遠權勢不敢多言,但我大宋養士盡三百年,豈容出現這等指鹿為馬之人!”
一番話下來,本來被袁韶說的打退堂鼓的太學生嘛又變得熱血上頭,紛紛大聲嘶喊道:“正是如此,我大宋養士三百年,今日正是報效之時。”
雖然眾多太學生仍然激憤不已,也有一部分民眾被點燃了情緒跟著一起激昂嘶喊,但袁韶本人在民眾中聲望極高,他的一番話還是說動了一大批人的,陸續有民眾從人群中悄悄抽身往後走去。
尤其在最外圍的群眾,他們聽不真切高台上的講話,經過前麵人的簡短複述後,自然是袁韶隱含威脅的話語比劉嗣的慷慨之情更能“打動”這些民眾。
不一會功夫,趙與莒就發現原本摩肩接踵的人群,變得奚落起來,他當機立斷命令李達繼續開道,往前擠去。
這一次比之前順利多了,一行人很快就往前行了一大段距離,但越往前人就越多,要不是趙與莒命令李達不可打出旗號,李達早就想衝著人群中吼上一句:“你們鳴不平的沂王
殿下就在這裏,還不速速讓路。”
沒辦法,李達心中憋著一口氣,往前擠的動作就更粗暴了一些,他手下的侍衛們收到他的影響也開始越來越用力的向前擠去。
趙與莒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高台上辯論的二人身上,等他回過神來發現時,已經晚了,情況逐漸變得失控起來。
前方民眾被李達等人猛地一擠,重心紛紛前倒,壓向更前方的人群,一波壓著一波,不斷有人重心不穩倒下,同時蔓延向更前方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