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啊,肯定好吃,我的眼光你還信不過嗎?”

不一會兒,童斌就接了三個電話,都是詢問小林麻辣燙的地址。

掛完電話後,他愣了會兒,連忙打開微信,右下角的發現界麵上赫然顯示著一個鮮紅的數字:16。

平時他一條朋友圈跟人互動老半天,都不一定有16條回複,現在才發出去幾分鍾,就有16條回複。在童斌的印象裏,這應該是他互動量最高的一條朋友圈。

“攤名是叫小林麻辣燙嗎?”

“是在美食節上嗎?”

“真的假的哦,比張國福還好吃?”

“兩個老板有沒有打起來啊?”

“你這一份多少錢?”

……

亂七八糟的回複一大堆,主要分成兩類:八卦和問詢的。他興奮的一一回複,感覺自己從來沒有在朋友圈這麼有人氣過。

“對啊,就叫小林麻辣燙。”

“是的,校內區C22。”

“當然,張國福和他完全沒法比!”

“暫時沒有,我等下再去看看。”

“18。”

甚至童斌還沒回複完評論,前麵的評論人家又回複過來了:

“那我去看看。”

“我還以為是垃圾街新開的呢。”

“晚上去吃吃看。”

……

他的麻辣燙還剩一大半,來不及吃完,便沉浸在了鋪天蓋地的評論回複中。

也有人懷疑他的品味,開玩笑說他是那家路邊攤的托,懷疑他是被派來黑張國福麻辣燙的,這讓童斌很是冒火。

“我們社團的人都可以作證!”

碰到有人質疑,他第一念頭是找組織作證明,但想了想,又把這句話刪掉。

雖然大家都覺得小林麻辣燙好吃,但他還沒有資格代表社團說這樣的話。

“有什麼榜單能夠證明一家店的實力呢?”

“對了,上大眾點評看看,把好評截圖發給大家。”

童斌幾乎不用大眾點評,但知道有這樣一個程序,每個人都可以在上麵給一家餐廳留言和評價,或者是電影、賓館等公共場所,榜單公平、公正、公開,在年輕人中很有影響力。

他在微信搜索框裏輸入大眾點評,立刻彈出來相關的小程序。現在很多程序不用在應用商店下載,直接在微信裏搜小程序就可以使用,非常方便,他都好久沒打開過應用商店了。

“小林麻辣燙……”

微信彈出需要個人信息授權,童斌想也不想便選擇了同意,然後搜索起林小建的店。

“全是好評啊!”

雖然隻有寥寥幾條評論,但他敏銳的發現,這些評論全是好評,還都是五星滿分!

這就是新店的優勢了,一般會給新店寫評論的,大多是店老板的親友,所以新店的好評普遍高的出奇。

當然平台也知道這個情況,所以對於新店的人氣值計算方法有一套獨特的公式,要不然排行榜上就全是隻有幾個好評,十幾個好評的新店了,失去了客觀公正。

“既然網友們都這麼說,那就把這個評論界麵的截圖發到朋友圈去!看誰還敢質疑我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