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州市第三菜市場。”
林小建念叨著這個名字,四處張望,發現有不少本地農民模樣的中老年人在市場外隨地擺攤,品種看著還蠻豐富的。
“先問問這些菜農吧!”
他挺喜歡跟這些老農買菜的,價錢便宜還新鮮,缺點就是品質參差不齊得不到保證,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內裏被蟲子啃到坑坑窪窪,得仔細挑選防止踩雷,不過這點難不倒身懷鑒定術的他。
“老師傅,這個小青菜怎麼賣?”
林小建用本地人的口吻問道,風州人管上了年紀的大叔大爺叫老師傅,對手藝人很是尊重。
“3塊半1斤!”
臉上風塵仆仆,唇下長顆米粒大黑痣的菜農大爺抬頭瞥了林小建一眼,見是個外地口音的小白臉,一看就知道買不了幾斤,硬邦邦的回了一聲,便低下頭繼續看手機。
“這裏我全買了,3塊你看行不行?”
林小建毫不介意對方的態度,這些農民的性格直來直去,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隻要價廉物美就行。
批發市場一般是2塊-2塊5一斤,農民的菜肯定沒法跟他們規模種植的比價錢,若是在菜市場裏買,再多一道流程,起碼得4塊以上了。
買菜最便宜的渠道是批發市場,其次是散戶農民,接著是菜市場,最後是超市。多出的費用主要消耗在物流周轉和商鋪租金上,城裏人都知道超市的菜比批發市場貴,但批發市場通常在郊區,為了買幾斤菜跑一二十公裏遠,顯然是得不償失,普通家庭又不可能一次買太多菜存著,隻能承受超市高價帶來的方便。
林小建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之前他不去批發市場買菜而是到鎮菜市場買菜是因為風縣的批發市場在城南,北山鎮在城北,得穿過整個風縣城,來回要三四十公裏,以超哥的電瓶車電量根本走不了那麼遠,隻能就近在本地采購。
加之得到係統前他的生意不怎麼樣,一趟采購也就三五十塊錢,兩個市場差不了多少,個別品質的菜因為季節原因浮動比較大,貴的時候不供應就是,等降下來了再買。
“嗯?”
聽到林小建口氣不小,菜農大爺猛的抬起頭,把他打量了一番,琢磨著難不成這個家夥是給湯麵攤買菜的?這裏怕是有七八斤的小青菜,普通人家一周都不一定吃的完,旋即拿起杆秤,把菜全綁起來,稱了下說道:“7斤8,算25塊好了。”
一邊說著,他一邊鬆開秤砣,以示稱重透明。
“行!”
林小建爽快的說道,他轉了幾家,這家看上去最是鮮嫩,稍微差個一兩塊並不看在眼裏,現在時間緊迫,早點買好早點回去多賣一碗麻辣燙就賺回來了。
像這些散戶菜農,也不會讓你還太多的價格,太低價人家還不如自己帶回家去吃掉。微信付過款,林小建拎起一袋小青菜,朝著裏麵走去,既然都來了,幹脆別的菜也補充一點,花菜、海鮮菇這些都所剩無幾了。
看著林小建熟練的跟菜農討價還價,準確的鑒別著菜品質量,夏小雙不禁拿自己與他比較,都是同齡人,他已經是個專業的飯館老板了,自己還是個稚嫩的職場新人。
“滴,微信收款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