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回事,這麼一晚上多出那麼多評論?”
看到這十幾條推送,林小建立刻明白就是他們幫助自己完成了【大眾的好評】這個他差點兒以為沒法完成的任務。
他當然不會真以為係統出BUG了,不過是心裏抱著僥幸。
“好端端的,半夜怎麼那麼多人,大學生晚上都不睡覺的?”
他嘟噥著打開了大眾點評,順著推送鏈接直接進入評論頁麵,一眼看去,發現這些評論用戶大都是活人,各個有頭像有名字的,不是僵屍粉。
“風院周報觀光團路過。”
“恭喜老板提前預訂2020風院十佳美食!”
“相信徐總的眼光,雖然沒吃過,先提前占個好評坑,到時候編輯。”
……
大眾點評是一個麵向所有用戶的程序,哪怕沒購買過優惠套餐,也可以評論,這樣的好處是社會各界人士都可以留言,壞處是難免有稀奇古怪的聲音出沒,很容易受輿論影響。
“風院周報和徐總是誰?看樣子是他倆推波助瀾,才收到這麼多評論。”
林小建目光飛快的掃過這些評論,發現這些人的話語內容都顯得不太正經,好像是順著某位意見領袖來的,而不是被他的食物本身給吸引。
“問問劉挺吧,他應該知道。不過不管怎麼樣,能幫助我完成任務就是好事,回頭碰上了,請他吃碗豪華版麻辣燙。”
他切換到QQ,給劉挺發了條消息:“風院周報是你們學校的刊物嗎?裏麵有個徐總你認識不?”
發完消息後,他趕緊穿衣洗漱,今天要買的菜可不少。
米好生活批發APP上的蔬菜品種很豐富,又便宜又新鮮,但凍品種類不多,隔三差五還是得上菜市場進貨。而鮮活海鮮則一種都沒有,估計是沒有冷鏈怕短途運輸保存不好,容易變質,這類產品還是得自個兒線下采購。
除了個別品類不全外,批發APP還有個問題就是許多菜都是外地種植基地批量種植的,跟本地的品種不一樣。對林小建來說,不管外地菜還是本地菜都是外地菜,但對一些本地顧客來說,還是習慣吃本地蔬菜,這是他們幾十年來吃慣的味道。
比如米好生活裏的土豆,活動價9毛9一斤,他買了一二十斤放著,就跟雙11購物節囤貨一樣。這種土豆是新品種,比較脆,煮過之後像是薯片,而風州本地的原產土豆相對要糯一點,咬起來感覺澱粉含量比較高,燙的時候要注意火候,時間長了很容易破碎。
因為經濟效益,種植基地肯定是選擇最好養最不容易壞最賺錢的品種,這些本地菜不見得就比外地菜好吃,但本地人從小到大吃了幾十年,記憶中的鄉土風情就應該是這種味道。所以很多地方的特色小吃開到外麵,因為進不到原產地的貨,原產地人慕名去吃了之後覺得味道不正宗,反而是當地人覺得味道不錯,就是這個道理。
在這之前林小建並不知道本地土豆跟外地土豆有所區別,隻當菜市場裏賣的3塊錢一斤的土豆是殺豬。直到昨天參加美食節,聽到好幾個本地學生吐槽他的土豆是外路土豆,才知道小小土豆,還有本地外地的區分。
北山工業區的食客基本上都是外地人,自然不會在意土豆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隻有本地食客才會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