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

林小建把頒獎群裏的兩張照片保存到手機裏後,群裏一陣喧囂後便複歸寂靜,似乎方才的熱鬧隻是鏡花水月。

在他預想中的頒獎,不一定非要在寬敞明亮的大會堂裏開展,起碼得有個儀式吧?哪有這麼隨意的,就是網上發幾張圖片就給打發了。雖然實實在在的下一屆攤位是拿到了,但總跟林小建幻想中的彩帶、橫幅、掌聲、端莊優雅穿著旗袍的女主持人相去甚遠。

“看來這種網絡投票的活動,大多都是虎頭蛇尾。一開始搞的鑼鼓喧天,各路人馬殺的你死我活,恨不得風風雨雨搞的全城人都知道,等人們的新鮮勁過了就是寥寥收場,甚至好多人都不知道活動的結果。”

林小建搖了搖頭,關上手機,繼續投入到配菜中。

自從【食材處理】達到5級之後,升級速度越來越慢,或許是日複一日的切配普通菜品已經無法讓他獲得更多的經驗,現在是三五天才能升1點經驗,以前一天能升兩三點。

麵對這種情況,他隻好時不時的采購些不屬於麻辣燙的廉價又美味食材,比如胖頭魚、草魚、黑魚這些,不用老板動手,自己拿回家處理,借此獲得可憐巴巴的【食材處理】經驗。倒是讓超哥這段時間大快朵頤,樂不思食堂。

不比林小建對此無動於衷,推動這一事件的徐皓昊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絕好的宣傳機會。等到塵埃落定之後,他立刻洋洋灑灑的又寫了一篇文章,動用總編的權限發在《風院周報》上。

《從小林麻辣燙入選十佳美食看地攤經濟的活力》

“小林麻辣燙,何許人也?一些不關注校園論壇的老師和同學或許沒聽過這個名字,他來自風縣北山鎮夜市,離風院有幾十公裏。”

“一家風縣的路邊攤,怎麼好好的成了風院的十佳美食呢?事情要從一次社團活動說起……”

“戶外活動社的成員們始終難以忘懷這次難得的饕餮盛宴,恰逢學校籌辦第六屆校園美食節,他們靈機一動……”

“評選剛開始,沒什麼人看好這家名不見經傳的攤子。但我覺得,美食就是美食,不應該跟地域、規模、老板籍貫這些外部條件扯上關係……”

“在風院周報社眾多同事的大力無償宣傳下,討論小林麻辣燙的帖子多了起來。樹大招風,也引起了一些其他麻辣燙擁躉的不滿……”

“我們的力量有限,每天隻能投幾十票,而有些人一天就可以獲得一千多票,抵得上其他商家一星期的努力。但我們問心無愧,純粹是為了愛好在支持和行動,並不求回報。哪怕沒有進入前10,隻要眾誌成城過就好……”

“幸賴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我們的宣傳下,很多隻是在美食節上吃過一次的同學站了出來,加入我們的陣營,成了義務宣傳大使。甚至有風縣的同學在回老家的時候大老遠跑到北山去吃,為我們提供了不少素材。”

“有人問,你們大張旗鼓的幫一家麻辣燙攤做宣傳,是不是跟他們老板有合作關係?我的回答是NO。說句不好聽的,就算老板免費請我們所有人吃麻辣燙,我們都不一定去的了。來回北山的路費和時間還不如在垃圾街隨便吃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