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節奏很快,很多人連完整看完一篇文章的耐心都沒有,這才使得各路媒體愈發往“標題黨”方向發展,看個標題就算是看過文章了。尤其是對幹部來說,他們壓根不關心這家店好不好吃,價格便宜不便宜,隻關心有沒有體現出工作治理的成效。徐皓昊深諳此道,開宗明義,前幾段先介紹成績:小林麻辣燙既響應了政務院關於地攤經濟的號召,又表現出風州對新風州人的包容,還反映了大學生積極健康的課餘文化生活。既有高屋建瓴的政策導向,又有接地氣的草根宣傳,領導最喜歡這種“一魚多吃”的文章。
至於後麵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配圖,栩栩如生的風味描寫,媒體人完全是一目三行掃過的,毫不在意。他們恨不得用十幾個字的標題概括完整篇1000多字文章的全部內容,這也導致了很多斷章取義的解讀出現。
張吟和林小建並沒有利益關係,小林麻辣燙生意好或不好都不會請他吃飯。但媒體人對於自己報道過的新聞對象,難免有種責任感,看到他興旺發達,心裏會有股老農看著農作物蓬勃生長的喜悅。
他把這篇刊登在風州學院公眾號上的文章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配上文字說道:“初見小林老板時,詫異於他的稚嫩麵孔,隨後被他的樂觀心態,美味料理給吸引,寫了篇文章發在《風縣日報》上。沒想到才不到1個月,他就走出北山,把美食帶到了風州學院。可見勞動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盡的,隻要給他們發育的土壤,就能開放出燦爛的經濟之花。”
這條朋友圈發出沒幾分鍾,就獲得了十幾個讚,有人歌頌官府的好政策暖人心,有人讚揚農民工的自強不息,有人誇獎學校領導深入群眾打成一片,總之是一片熱情洋溢,好不熱鬧。
此刻,盧鎮長正結束了一天的會議,深深的陷在辦公室沙發裏,斜躺著以放鬆的姿態看手機,桌上放著一瓶新款包裝的可樂。在這裏,沒人能不經他的允許擅自進入他的辦公室,動作稍微放肆一點也不怕有人看見,影響形象。
他在調到北山鎮主持全麵工作之前,在縣政府負責青年工作,跟風縣日報打交道不少,跟張吟有過交集,互相交換了微信。按照現代人的營養條件,40歲不到的都是青年,30出頭都還是小哥哥小姐姐。
他刷朋友圈的速度可以說是一目十行,主要是看人下飯。這個微信用了十年,從體製外到體製內再到走上領導崗位,加過太多人,很多早年間加的同事朋友現在還在為房車傷腦筋,有些學妹都奔三了還成天風花雪月,這些傷春悲秋都直接過濾,最多停下點個讚。
他還養成了一個習慣——對“北山”兩個字的精準搜索。密密麻麻幾十行字裏,一旦出現北山兩個字,他立刻就能發現。
當朋友圈裏出現張吟頭像的時候,隻花了0.5秒的時間,他便鎖定目標,發現這是一條跟北山有關的內容,然後仔細閱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