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整的啊,人怎麼全往他們那去了?”
“小張你開張了沒?這生意,還不如平時呢!”
“小林麻辣燙都沒開張,我何德何能啊!”
北山夜市工作交流群裏,攤主們不由得開始抱怨。
他們對這次美食節活動的期待值太高了,換作以往,閑暇時段沒人光顧很正常,空窗期有時候長達個把小時。賣炒貨老劉每天睡覺的時間比清醒的時間要多的多,也不知道他晚上都在幹嘛。
尤其是看著別人紅紅火火,自己冷冷清清,那對滿腔的熱情簡直是冰冷沉重的打擊,人和人之間最怕的就是比較,如果大家都沒生意就算,偏偏人家熱鬧的很。
在北山夜市的時候,各位攤主都憋著勁相互比較著,看小林麻辣燙生意好嘴上不說心裏不爽的人多的是,隻是忌憚他跟城管王隊長的交情。但現在搬到了美食節場地上,大家都變得同仇敵愾起來,覺得咱們一夥都是北山夜市的,是自己人,其他美食節攤販是外人。
……
黃澤是地地道道的北山人,家住鎮中路上,是正宗的鎮上人。他爺爺早逝,但給父親留下一幢臨街的自建房,一樓是店麵,可以經營餐飲。之前都租給閩南人做S縣小吃,但最近幾年生意不景氣,退租了,父親幹脆把店麵拿回來加盟了一家黃燜雞米飯。
他今年16歲,在北山中學念高中,平時不怎麼提自己的家境,生怕同學們嗤笑他是個廚子的兒子。家裏如果開的是大酒店,那巴不得有人多嘴主動幫他宣傳,但黃燜雞米飯這種快餐小吃實在是說不出口。
黃澤學習成績不好,在普通班裏排中下遊,按照以往的高考成績,這種成績可能連參加高考的機會都沒有。他嘴上看不起自家的小店,但心裏清楚,兩年後自己十有八九就是回家幫忙的命運。
早早的從朋友圈裏得知北山夜市這邊要搞個美食節,他放假前就跟朋友約好了來這邊玩玩。一是湊熱鬧,二是看看同行的經營方式,積累餐飲業的閱曆,父母對此也很支持,讚助了100塊錢隨便他花。
“不管哪裏的美食節,好像變來變去就是這幾樣啊,烤肉串、棉花糖、炸蟲子、鮮榨果汁、麻辣燙……”
跟朋友彙合後,幾個少年向工作人員展示朋友圈,兌換了門票,進入這處廣闊的場地,看到進門最顯眼位置擺放著的幾家攤位,黃澤故作高深的吐槽D縣城裏的億達廣場隔三差五就舉辦各種類型的美食節,每次噱頭都不一樣,但都是換湯不換藥,他去過幾次後就沒興趣了。這次主要是因為北山夜市沒來過,才約了朋友來逛逛,看起來沒什麼值得期待的。
“聽同學說北山夜市有個麻辣燙味道不錯?不辣,湯挺鮮的,價格也實惠,不知道有沒有參加。”
隨行的朋友說道。
“叫什麼林麻辣燙吧?好像不是連鎖店,是自己的品牌。”
黃澤對此也有所耳聞,拿出手機,打開大眾點評查了一下,立刻鎖定了小林麻辣燙這五個字。
“就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