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明天開始擺攤吧,今天都答應幫張老板發傳單了,湯也還沒熬好。”
幾天下來,林小建知道了北山集市的開市規律。它是兩個集市合並的,一個是農曆5和10,一個是農曆369,現在幹脆把兩邊的開市日全繼承了。今天是5號,也就是說明天還有一場集市,然後休息兩天,又是連開兩場。
擺攤並非是強製性的工作,你愛來不來,誰都可以來,隻要交上一天10塊錢的攤位費就行。
之前在各家村子裏,這筆費用是村老年協會收取,用來雇傭老人打掃衛生,修修補補,維護環境等開支。現在搬到新北山集市,場地是政府出的,衛生也都是環衛所安排了環衛工來負責。為了讓攤主們沒有後顧之憂多來擺攤,盧鎮長責成有關部門暫時不要收取攤位費。這項仁政,得到了廣大攤主們的擁護。
算起來一個月沒差多少,但是給大家打了一劑強心針。許多人擔憂老顧客不會跟到新集市來,不看好未來發展,有切實的優惠政策就安心許多。
盧鎮長的耐心隻有半年,半年之後,絕對不會再倒貼錢維持這項政策。到時候是死是活就看攤主們能不能把北山集市的名號給打響,進入良性循環了。
“回收、出售二手家電,管你是舊洗衣機、空調、電視機,通通可以拿來換錢!”
“家裏廢棄家電都可以換錢!”
張老板喊話的腔調很特殊,尾音特別長,林小建偶爾聽到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收破銅爛鐵的人的聲音,就是這種腔調。
他學不來這種語氣,隻是以自己的語氣隨便喊著。按照係統的解釋,隻要讓足夠多的人對你留下印象就可以獲得聲望。
若是想獲得大齡聲望,還是得做些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這種叫賣,過一會兒就忘了,聲望值提升有限。
“收舊電視機嗎?20年前的。”
“收。”
“錄音機要不要?”
“要。”
張老板說了,啥東西都要,無非是價錢問題。二三十年前的古董家電,裏麵一些金屬配件還能值個10塊20塊,以五塊錢的價格回收,聊勝於無。
對勤儉節約的大媽來說,到底是放在倉庫裏壓箱底,還是拿出來換幾斤蔬菜,那是她們自己考慮的事情。
十來分鍾轉下來,把北山集市給逛了好幾遍,基本上所有趕集的人都知道有這家二手設備回收了,林小建才回到集市門口和張老板碰頭。
“收成還行,給出去好幾張名片,她們說明天把貨帶過來讓我鑒定。”
“你要不一塊來看下?”
誰會沒事把沉重的家電帶在身上呢?知道這裏有人回收家電,大媽們紛紛把聯係方式要過去,說是明天帶來給他看看。有會擺弄手機的直接加了張老板微信,回去拍照片和視頻給他先估個價,省得帶來帶去麻煩要是帶過來看了報價太低,又不想賣了,那豈不是白費勁。
“明天在這現場鑒定?好啊,我也打算明上午在這擺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