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趙雲之子(2 / 2)

地圖術技能:lv3(天時、地利、人和,戰場三要素,趙廣長期征戰遝中一帶,對武都、陰平一帶的地形地貌較為熟悉)。

探礦術技能:lv2(主要來自後世黃金部隊的零散記憶,因年代原因山川變遷稍有不符)。

探礦術有什麼作用,趙廣一時還不明了,槍術的提升卻是實實在在。

昨日白天的激戰中,趙廣臨陣突破,長久以來苦練的槍法忽然不再呆滯,一招一式充滿了靈動,連續陣斬魏軍先登都伯、隊率。

“父親!”趙廣心頭激動,對於自己武力增強、頭腦清晰的原因,趙廣更多認為是父親趙雲顯靈。

老子英雄兒好漢,長板坡,父親趙雲七進七出,殺的曹軍人仰馬翻,殺得曹將狼狽而逃,殺得梟雄曹操直歎劉備好運氣。

而今在遝中,久不得誌的激憤、兵臨絕境的險境、麾下將士的信任,讓趙廣心頭火熱,前方魏軍縱有千軍萬馬,又怎比得上當年父親單槍匹馬,身抱阿鬥之時,隻可惜,劉禪卻是個扶不起來的皇位繼承人。

“羌部健兒們,隨我出戰!”整隊完畢,趙廣戰意烈烈,當先殺將而出。

敵強我弱,士氣是重中之重,有了槍術加成,又兼熟悉地形,趙廣不想再死守石圍,隻有震懾住魏軍,才能完成大將軍薑維交待的斷後任務。

石門開啟,五百餘羌族勇士在軍侯馬承的率領下,追隨趙廣而出,騎兵來去如風,馬承的父親是名振西涼的馬超,與趙廣一樣,在這個嫡長子傳繼爵位、家財的時代,馬承幼子的身份能得到的不多。

在用人方麵,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劉禪,都顯得太過保守,太過講究派係、身份等原因,羅憲、霍弋空有報國之誌,卻不得重用。反倒是諸葛瞻、黃皓、卻正、閻宇等無能之輩位列朝堂,在用人、識人這一點上,昭烈帝劉備的眼光更加的獨到。

馬氏在羌人中的威望極高,到了軍中馬承有了用武之地,而更重要的是,遝中這一帶的牧場長期以來都是羌人的勢力範圍,如今卻被司馬昭賞賜給了蹠跋(禿發)鮮卑。

所以,鄧艾所部三萬人馬,並不全是關中士卒,還包括了禿發鮮卑一部,在魏國的支持下,禿發鮮卑在西海一帶(青海湖)擊敗羌人,奪取了隴上最為肥沃的牧場。

羌族自春秋戰國、先秦起,就生活在隴右、海西一帶,生活方式為半耕半牧,農奴體製下的部落強豪時附蜀漢、時附曹魏,對於羌人來說,哪一家給的好處多,就投靠哪一家,這是他們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經驗。

耕作之術,羌族還停留在粗放的刀耕火種階段,漢人的精耕細作對於文化程度不高的羌人來說,就象天書一樣難懂,就天性來說,他們更喜歡趕著牛羊自由自在的放牧。

漢人是農耕民族,對草場沒有什麼渴望,而鮮卑與羌族都以放牧為生,草場的爭奪對於雙方來說,就是族群生死存亡的戰鬥。

魏軍斥侯遠遠瞧見蜀軍騎兵人馬殺出,飛報回營,魏營中士卒呼喝聲乍起,一隊梳著胡辮,敞著胸膛,裸騎的蹠跋(禿發)部士兵迅速的迎了上來。

禿發鮮卑,河西鮮卑一支,先祖蹠跋匹孤曾是鮮卑部的長子,但因與次子蹠跋力微爭奪首領失敗,不得不率部落西遷,鄧艾任鎮西將軍時,為抵禦薑維軍羌部的進攻,更是大舉遷入禿發部數萬人於河西、雍、涼一帶。

遝中土地肥沃,草場一年四季皆可放牧,與苦寒的西海相比,這裏的富庶讓禿發部眼紅不已,麵對蜀軍騎兵的出擊,鮮卑人早已急不可待。

從引狼入室、亂我中華這一點上來看,鄧艾的整體格局不夠、著眼長遠的能力不足,隻能為將,不能為帥。其雖有滅蜀之功。

但同時,也給晉王朝留下了數年無法治愈的西北邊患,禿發部鮮卑正在崛起,在隨後的數年間,胡烈、蘇愉等晉朝邊將先後被禿發樹機能打敗,隴西也陷落於鮮卑之手。

遝中之戰的高潮,被獲得新生的趙廣與野心勃勃的禿發樹機能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