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銅牆鐵壁(2 / 2)

楊欣,弘農楊氏旁支出身。他鎮守的金城,即後世的蘭州,這裏扼隴西之咽喉,是漢代絲綢之路的要衝,又是西海與雍涼聯係的節點。

對於禿發鮮卑部落的精卒,楊欣早有耳聞,一直就想吞並,隻不過實力上比不過鄧艾,又兼有禿發樹機能這等猛將在,現在樹機能已死,楊欣心念一動,立馬打起了小算盤。

“鄧侯,禿發部失了首領,恐生內亂,我大魏當有所提防才是。”隴西太守牽弘一臉凝重,對楊欣的小心思不屑一顧。

牽弘的父親牽招,出身遼西,是曹魏有數的文武全才,早年還與劉備有過交集,隻不過後來,劉備南下往徐州發展,牽招則留在幽州。

到了曹彰擊破烏桓之時,牽招歸附曹操,先為參軍,後來又出鎮幽州,為曹魏穩定北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鄧艾年已六十有七,初為典農都尉學士,典農功曹,後為司馬懿所賞識,征為太尉府的掾屬,後又升任尚書郎。

與那些對曹魏心念不已的舊將相比,鄧艾對司馬家的感情更為深厚。這一次伐蜀,名為三路征討,他這一路隻是偏師,但鄧艾並不這麼認為。

兵貴神速。

西路魏軍麵前,隻有趙廣這一支孤軍,消滅了趙廣,兩路魏軍便可前後夾擊,將薑維大軍困死在孔函道上。

“禿發,禿發部落,不過河西——鮮卑的一支,翻,翻不起什麼大浪,這些胡虜,留著也是浪費軍糧,命令鄧忠,速引兵士攻隘,違令者,斬!”鄧艾豹眼一瞪,有些口吃的喝道。

楊欣,無能之輩。

牽弘,有謀無膽。

相比之下,鄧艾更器重自己的兒子鄧忠,用禿發部落的士卒充實魏軍先登營,再輔以鄧忠部的精銳攻打關隘,趙廣再有能耐,又能擋得了幾時。

楊欣聞言,與王頎交換了一下眼神,心有不甘退下,曹魏的大權,早在三年前就被司馬氏完全控製,大將軍司馬昭已官拜相國,封為晉公。

同時,司馬家族的子弟,封亭侯的有近百餘人,曹奐雖然是皇帝,但實際上手中毫無權力,在大臣和軍隊中也沒有任何勢力,完全成為了司馬氏的傀儡。

鄧忠得令,急攻石門,劉林率領蜀軍利用有利的地勢,與魏軍殊死相鬥,雙方從午時戰至黃昏方自罷休。

蜀軍將卒傷亡三百餘人,劉林身先士卒,率領父親留下的寇氏部曲衝殺在前,多年征戰之後,寇氏私兵總數不滿五十,每陣亡一人,都讓劉林心痛不已。

魏軍的死傷人數接近六倍於蜀軍,禿發部落的敗兵被鄧忠驅趕,死傷更是甚多,後續加入戰團的鄧忠本部人馬折損也是不少。

劉林退下之後,馬承率羌兵接上,趙廣隨即又領甲士奮擊,魏蜀惡戰連連,雙方皆是死傷慘重,在堅守石門第六天之後,趙廣率部退守到孔函道西端。

在這裏,陳壽的輜重兵利用石灰岩作主料,生水泥伴著碎石經過二個日夜的風幹,成為了新關隘的凝固劑,蜀軍可以在此繼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