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吃裏扒外的貨色(2 / 2)

另有一支則收為中軍已有,交給了孫皓的長子孫瑾率領,這支軍隊隨著孫瑾投降晉國,也被司馬徽分化吞並。

最後還有一小部隊,跟著陸氏兄弟到了吳郡,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太湖盜寇中的一支。陸抗的幾個兒子,因為孫亮和陸績的關係,對孫皓有很深的成見,除非萬般無奈,孫皓不敢重用陸景、陸晏等人。

這麼一分化,吳軍最有戰鬥力的荊州軍也就成了一盤散沙,聚都聚不起來,張悌在燕子磯統領的,不過是些留守後方的二線部隊,麵對組建不久,但卻戰鬥力強悍的北府兵時,一敗塗地也在情理之中。

在重新整編軍隊的同時,孫皓又重新拾起了老祖宗征伐山越宗賊的套路。

山越,泛指生活在江南一帶的宗族勢力,包括了生番、熟番,兩漢時期南渡的宗族等等,他們聚眾而居,以村寨為據點,自建宗族武裝,行割據之實,以抗拒官府的收稅等措施。

昔日孫策與劉表對峙於江上,前期孫策的實力並不強時,便令黃蓋、周瑜領一軍在柴桑練兵,練好兵之後即發兵將夏口的黃祖,要是吃了敗仗就圍剿豫章郡一帶的山越、宗賊,收編其部眾擴充軍隊,如此三番之後,隻有江夏郡一隅之地的黃祖終於頂不住了。

簡單來說,就是東吳以暴兵流擊敗了占據長江上遊的劉表,這個策略在隨後的魏蜀吳三國爭霸戰中,也屢屢被吳國孫權采用。

從結果來說,好的方麵吳軍如小強一般,動不動就出十萬兵,孫權孫十萬的綽號就由此而來。

壞的方麵是宗賊兵戰鬥力不強,遇到硬仗就大潰,而且吳國征剿山越次數太多,手段太酷烈,激起豫章、吳興等地山越部族的多次反抗。

閑話少敘。

且說薛瑩輕舟到柴桑,修書一封與伍延,也不避諱說起自己要往西投奔漢國,希望伍延能網開一麵,放自己過去。

伍延接到薛瑩書信後,糾結不已。

司馬氏篡權以晉代吳,伍延心中萬般不是滋味,作為吳軍中的宿將,他跟隨著施績四處征戰,對孫吳朝廷有很深的感情,但如今,他隻能望著營帳上飄蕩的晉國旗幟歎息不已。

柴桑的守軍,分左右兩部,伍延掌一部,吾彥掌一部,相比對吳國還有感情的伍延,另一員吳將吾彥已經被司馬氏所收買,成為新晉朝的倚重將領。

“回告薛中郎,待傍晚時分,見營中信號,即行過江,一切保重。”考慮了半天,伍延衝著薛瑩的家仆囑咐道。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伍延最後還是決定放薛瑩一馬,畢竟,這所謂的東晉朝草台班子雖然搭起來了,但一個七歲的孩子當晉王,也不知能撐過多久。

薛瑩得了伍延放行的信息,激動不已。

能夠逃出生天,他就有機會帶著漢軍卷土重來,他要好好的謀劃一番,讓司馬徽這些竊了吳國大權的北方賊子吃上一次大虧,他要解救被關押在建業的家人,避免全家被誅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