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十個月,時長四十六分二十二秒的短片終於完成了。
雖然說在沈浩的要求下,加班什麼的基本沒有,但是他們的用心程度和以前是大大不同的。
當初在會議上,沈浩將自己的故事的大體思路說了出來。
然後開始征集意見。
雖然說一開始還有一些扭扭捏捏,但是很快就開始了激烈的頭腦風暴。
一直持續了四天,這才將故事徹底的呈現出來。
雖然說這裏沒有專業的編劇,但是,這家公司的平均年齡也不過是二十六歲多一點。
這代表了什麼?
這代表了這都是新聲代。
誰還沒點看番,看,看電視劇,玩遊戲什麼愛好了。
這就是數獨唐詩三百首,雖然自己不會,但是一群人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的,就將故事的內容填充起來了。
沈浩提供了骨架,然後他們一起慢慢的拚湊起了血肉。
雖然說這種方法或許在大企業裏是一種低效而且難以實現的方式。
但是追夢人這家公司,可是一個隻有幾十人的小企業啊。
等到故事講出來之後,然後就是確定服裝樣貌風格。
故事的風格很好確定,華夏近代朋克風就行了。
但是,主要角色的服裝,紋路,發飾等等,都是重中之重。
服化道服化道,為什麼在影視劇裏,服化道中服裝是在首位。
化妝你可以靠燈光,可以靠演員的天生的臉。
道具你可以湊合,甚至是糊弄。
畢竟,隻要演員演技好了,這些東西基本可以一筆帶過。
你弄得好,也隻是在吹的時候多吹兩下,要是弄不好也能吹演員演技撐起一場戲。
但是服裝,你能想象明朝的兵,頭上帶著一個大鬥笠嗎?(這應該是宋朝的,看風雪山神廟裏林衝就是這種造型,沒記錯的話。)
你能想象,我軍抗日時期穿西裝,抹發膠嗎?
你能想象四五十的阿姨級別的角色,穿著一身少女心的衣服嗎?
抱歉,反正這種東西看了就有點想吐的感覺。
作為和角色聯係最緊密的道具,服裝是展現角色性格,所處環境,甚至是命運走向的最關鍵的道具。
沒有之一。
在設計期間,他們甚至為了天依的眼型的大小,形狀,都差一點打起來。
最終沈浩拍板,每一種先做一分鍾的短片看看效果,之後再說其他。
當然,不隻是眼型這種小事。
主角的發型,留多長的頭發,做什麼樣的發型,顏色的色號等等。
這一切弄出來就已經快一個月了。
尤其是他們的毛發。
畫師們一個個的,拿筆一根一根的描繪出來。
就那挺遠來說,上下眼睫毛一共一百三十八根,眉毛四百二十六根,頭發一萬三千二十九根。
一根一根的描繪出來,隻是為了在短片中,看起來更順滑,更柔亮。
然後身上的服飾,花紋,這也設計了好久。
可以說,前兩個月基本都是弄這些東西。
不過,當一切都弄完了,這也就算是進入了快車道。
畢竟樣子已經有了,模板已經定下了,現在,要的就是讓他動起來。
然後再根據環境的不同,調整角度,光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