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類似圍攻荊棘城這樣的攻城戰中,攻城方在城外修建起的攻城營地,其實很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和軍事風格。
以帝國為例,為了配合這次規模空前的舉國攻城之戰,帝國軍下屬的隨軍工匠們從今年年初就開始在荊棘城西門外開始了攻城營地的營造活動。盡管東方軍下屬的工匠團隊早已在燃晶峽穀防線損耗殆盡,但帝國軍部還是緊急從其他幾個方麵軍那裏調撥了大批工匠,再加上臨時征召的民夫和各領地提供的勞役,總算是加班加點,頂著聯邦獸人的騷擾火力,勉強趕在攻城開始前完成了營地的修建工作。
圍城和攻城是個勞心費力的苦差事,帝國方所有人都做好了在荊棘城外耽擱上十天半個月的心理準備,因此攻城營地的狀況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荊棘城之戰期間,帝國各軍的攻城營地將同時扮演起前線軍營、後勤倉庫、裝備維修中心、前敵指揮所和野戰醫院的角色。如果從荊棘城平原上空俯瞰帝國軍營地,就會發現這道如長蛇一般在荊棘城西方南北向延伸的建築群,其實分為了幾個鮮明的層次:
最東方,是用以抵禦荊棘城反撲的拒馬、箭塔、哨樓和魔法塔。荊棘城的高度實在太高,以至於城頭的那些略顯落後的獸人攻城器械,能夠憑借海拔帶來的勢能優勢,將火力投射到一個匪夷所思的遠距離。帝國攻城營地目前的選址,已經是經過工程師計算得出的聯邦守城火力射程以外了,但時不時還是會有一兩發弩箭和炮彈走狗屎運射到營地上空。布置在營地最東線的這些防禦火力,就承擔起了將獸人投射物擊落、並且防備城中獸人突然開門主動出擊的任務。
在防禦線以西,是一條供各軍訓練和集結的空曠地帶。等到攻城戰的高潮真正來臨,各路帝國軍就將在這裏集結好隊伍,向著東邊的荊棘城城門發起衝鋒——在這個光榮的時刻到來以前,這裏將作為帝國軍操演訓練的場地,以及一條供各部軍隊傳遞信息和人員物資的寬敞通道而使用。
這條空曠帶再西邊,就是齊格飛將軍在荊棘城城頭望見的那些巨型投石機的所在地了:為了應付荊棘城那犯規般的高聳牆壁,帝國熔火之穀的工匠特地製造出了這些投臂長度足有五六十米的巨型投石機,並在去年年末裝車運抵鮮血戰線。相比於機構複雜的現代弩車、火炮,帝國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投石機這種簡單而可靠的古老攻城器械——即便如此,這些投石機也實在是過於巨大,組裝每一座投石機的零件都需要幾十輛牛車運送,而過於沉重的杆臂則意味著,這些投石機並不能簡單地用重力和杠杆原理驅動,而是同時加裝了昂貴的銘刻魔法陣作為輔助動力源。
此時此刻,近二十架掏空了熔火之穀家底的巨型投石機,就在帝國軍攻城營地中一線排開,虎視眈眈地對準了荊棘城的純白高牆。這些投石機的高度已經能讓腳下的凡人感到眩暈,同時也吸引到了荊棘城中聯邦守軍的注意——聯邦軍之所以要不計傷亡地派出雙足飛龍空騎轟炸這些投石機,也正是因為它們那超規格的尺寸,已經足以威脅到不可一世的荊棘城了。
投石機陣線再往西,就是帝國軍的軍營了——這次帝國方麵動員規模之大,僅僅從這些軍營駁雜的帳篷顏色就可見一斑:除了帝國常備軍的製式白色帳篷以外,還有五顏六色的、代表出兵參與聖戰的各大諸侯領地的帳篷,散布在攻城陣地的各個區端上,仿佛是點綴在白色畫布上的一片片彩色顏料。
過了軍營,整條攻城營地陣線的最西邊,就是規模空前的帝國方輜重倉庫了:為了防備聯邦的轟炸和偷襲,在野蘑菇般綴成一片的木頭倉房和儲物帳篷中間,同樣矗立著數不清的簡易哨塔和箭塔。時不時,還會有幾隊巡邏的水係魔法師出現在倉庫間的小路上,以免突然出現火情、將倉庫裏的糧草燒個精光。
這種若幹條線依次排開的分層結構,正是帝國軍最傳統、最慣用的攻城營地模式,在大陸戰史的曆次著名戰役中都有出現。
不過,帝國人類特有的攻城營地形製,在南方魔族那裏是完全看不到的:得益於“暗月司祭”們驚才絕豔的奧術構造技藝和魔域領先於時代的工業化水平,魔族軍隊根本不需要像人類那樣興師動眾、苦哈哈地修建攻城營地。魔族司祭們完全可以僅僅通過奧術儀式,以及工廠製造的奧術預製品,在轉瞬之間令無數奧術塔樓拔地而起,從而形成一條可靠的攻城陣線。而且,考慮到魔族特有的巨型奧術構造體“哈爾移動堡壘”,本身就是一座座可移動的兵工廠、炮塔和軍營,這群南方佬實在沒有老老實實修建攻城營地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