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生意人的錢更好賺(1 / 2)

從設計院出來,蘇崢不禁感歎專業人士就是不一樣。

自己剛說出商場的設定服務方向,人家就嘩啦啦丟出一大堆專業術語,經過詳細解釋後蘇崢發現人家比自己考慮地都要詳細周到。以至於後來演變成一問一答,蘇崢主要負責回答自己對商場的建造要求。

設計的事情暫時有了著落,必須加緊考慮其他事情。

牛建國去電器商場那天蘇崢就跟他簡單提過理想位置,今天他沒有明確告知讓自己重新挑選地方,那就說明有希望。

位置的事情同樣不需要費心,那就隻剩下最重要的一件事——錢!

最早時候蘇崢想做的隻是零售百貨商場,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在國營百貨商場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完善。為此,他已經提前考慮好了如何吸引客流,給商場製造噱頭增添優勢。

可惜,百貨商場的態度太過於堅決,再加上找不到合適的租賃商鋪,又被秦慕煙那麼一提醒,蘇崢做零售百貨商場的念頭就發生了改變。

承包不了國營百貨商場就意味著自己得招聘大量工人,建造商場本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再算上鋪貨和人工成本,光是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

與其小馬拉大車吃力不討好,反倒不如直接改變商場性質,把設想中的零售經營模式變成批發,這樣的話哪怕是招聘工人也不需要太多,而且可以降低經營風險。

最重要的是,《規定》出台之後,各方麵人士都在積極準備入股或者承包企業,更不要說那些準備搞民營企業的人。

這麼多搞企業的人無一不想在同行之間殺出一條血路,唯一的辦法就是變換經營模式,打破老一套方式。

說白了,計劃經濟的時代馬上就要過去了,真正的市場經濟時代即將到來。

大環境的改變必將帶來激烈地競爭角逐,想要把自家產品銷售出去,必須依托強有力的銷售渠道和平台,在信息傳遞不發達的時代,批發市場無疑是最合適不過的平台和渠道。

這可不是蘇崢憑空想想出來的東西,而是他前世記憶中存在的事實情況。

專業的批發商場可以凝聚諸多批發商戶聚集於此,光是每年給當地政府創造的稅收都很喜人,而且大型批發市場有可能吸引某些投資商就近投建生產企業,畢竟現在物流運輸不發達,近距離建造企業更有優勢一點。

現在大城市也有類似的批發市場,但都是散戶自發聚集成的市場,沒有統一的管理規劃,根本成不了氣候。比如說滬市的七浦路市場,雖然打著批發的旗號,卻沒有形成真正的規模。

別說是滬市,就連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粵省羊城都還沒有打造專業的批發商場,這也是牛建國聽完蘇崢想法後那麼激動的原因。

從賺取零售利潤到收取商戶租金和市場管理費,不但能節省人工成本,還能省去經營中隱藏的諸多麻煩。

最關鍵的是,蘇崢現在找不到合適入股的企業,也沒有好的機會給自己。與其苦苦等待,還不如另辟蹊徑把注意力轉移到即將到來的大競爭潮流上。相比起賺普通老百姓的辛苦錢,肯定是賺生意人的錢更容易一些。

唯一不好的是,投建商場需要占用大量的資金,短時間內無法回籠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