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容易,發展難!》”
“自《規定》出台之後,全國各地都在有序挑選改革企業試點,大大小小的所有製企業積極響應號召,變換經營模式,更新經營思路。”
“企業改革的行動有目共睹,但實際效果如何呢?不一樣的經營思路真能帶領企業走出困境迎來新生嗎?”
“早前,本報就刊登過知名經濟學者XXX對企業改革的看法。引用XXX的原話:所有製企業沉屙已久,如果不能找到病根病灶,單使用外力幹涉隻會短暫緩解企業的病痛,根本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本報收集了不同行業十幾家大小規模不等企業改革後的情況,以羊城紡織總公司為例,僅1986年第一季度就外流職工4400人,1986年羊城全市國營企業第一季度外流職工人數超過14000人,職工外流留下的空缺崗位如何填補一度成為羊城國營企業頭疼的問題。”
“好在有大量進城務工的農民及時填補了崗位空缺,讓企業得以維持正常生產。據悉,《規定》出台後,羊城紡織總公司作為第一批試點單位進行改革。”
“據本報駐羊城記者了解,羊城紡織總公司經營模式改變之後,積極開辟新的銷售渠道,與鵬城麗人服裝公司和其他十幾家服裝生產企業簽訂供貨協議,效益逐日提升,已然迎來新生。”
“可惜,好的榜樣隻有一個!”
“在本報記者收集的十幾家企業經營狀況信息中,羊城紡織總公司以外的所有企業依舊經營困難,幾乎每家企業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銷路難!”
“據記者了解,這些企業跟羊城紡織總公司的不同之處是,羊城紡織總公司是生產材料供應企業,隨著民營服裝生產企業的增加,服裝原材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加上自身積極開辟銷路,效益才得以提升。”
“但剩下的十幾家企業都是生產企業,銷路難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底子深厚的國營企業尚且如此,那些剛剛起步的民營企業將會如何?”
“窺一斑而知全豹,處一隅而觀全局。”
“在此,筆者大膽猜測身處改革之中的試點企業應該也會遇到類似的困難,新生的民營企業如何自保?”
“思之境況,每每心戚,恨不能聚全國英傑之輩共商破局之法。”
“就在昨日,由中建三局承建的一家大型商場在滬市悄然破土動工。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是一家服務功能性質的商場,主要為服裝批發商提供銷售平台,為國內廣大服裝行業個體戶提供進貨選擇渠道。”
“商場建築麵積近八萬平方米,容納大小商鋪3600餘間……一旦建成,有很大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家專業性質的大型服裝批發商場。足以滿足任何大小服裝批發商和服裝生產企業入駐,能給服裝個體經營戶提供最齊全的選擇。”
楚青山表情極度複雜地放下報紙,前麵一副憂國憂民的大義胸懷,後麵風格急轉而下變成了私人宣傳工具,不用想都知道這種行文風格跟蘇崢有關係。偏偏文章內容沒有敏感話題,縱然看著不舒服,卻找不出毛病。
這年頭,除了那小子,誰能想到這種打廣告的方式?
似想笑又似憤慨,最終化成哭笑不得的歎息聲。隨後點燃一支香煙,伸手拿起桌角的話筒。
“您好,哪位?”
楚青山沒好氣地問道:“《新民晚報》上那篇《改革容易發展難》是不是你找人寫的?”
聽到楚青山的聲音,蘇崢心裏頓時一咯噔,這是玩過火了嗎?心虛笑道:“叔叔真是慧眼如炬啊,我這點兒小伎倆一眼就被您給看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