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不可多得的機會(1 / 3)

“二哥,我之前說的對不?”

蘇崢翻看銷售記錄時,馬勝利在一旁嘿嘿笑著。

天氣轉涼之後,衛生巾的銷售量重新恢複,並且在十一月份創造了曆史新高。

合上銷售記錄,蘇崢抬眼看著馬勝利,“銷售情況比較好的依舊是那幾個市場,其他市場銷售量雖然有所提升,但漲勢太慢了。”

蘇崢的話讓馬勝利收起笑容,遲疑過後低聲笑著問道:“二哥,你最近買過東西嗎?”

嗯?

蘇崢聽出馬勝利話裏有話,皺起眉頭催促道:“有話就說,你跟我繞什麼圈子呢。”

馬勝利幹笑一聲,這才說道:“二哥,最近這兩個月好多東西都漲價了。特別是生活用品,跟上半年的價格比起來漲幅不算特別大,可若是跟去年的價格比起來,上漲了將近三分之一。”

上漲了三分之一?

蘇崢被馬勝利說的話驚到了,生活物資價格上漲三分之一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不由凝眉回憶。

“我跟好多代理商打過電話,漲價的地方不止是滬市,幾乎所有地方都有這種情況,隻是價格高低存在差異。”

馬勝利認真說著,“不少代理商都說工人工資沒有上調,物價卻在上漲,老百姓日子過得比前兩年都要緊張,衛生巾這種不是必須購買的東西能保持現在這種銷量已經算是不錯了。”

隨著馬勝利的聲音,蘇崢腦子裏浮現出相關記憶,眉頭鎖的更緊。

前世的蘇崢隻是一個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直到後世信息開放之後,才有關於這次物價上漲的詳細說明。

按照後世透露出來的信息說法,1978年——1988年是國內經濟擴張階段,物價指數在經濟擴張中持續走高,上升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個曆史高點。

以1985年物價指數為基數,1986年物價指數上漲了6%,1987年物價指數上漲13.7%,1988年物價指數上漲了34.8%。

按照經濟學家的評說,此次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為了滿足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長要求和解決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

專業說法蘇崢搞不太懂,但他記得一種言簡意賅的說法。

“為了加快經濟發展,86年國家開始加大財政支出,財政赤字不斷擴大。88年實行財政‘包幹’體製後,來自上麵的財政補貼沒了,地方和企業為了自保隻能提升產品價格。再加上,‘價格闖關’的理論出現,物價放開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總結起來就是,之前有國家財政補貼,企業產品不用賣特別高的價格也能維持經營運轉。財政包幹後,企業隻能提價盈利從而維持收支平衡,上麵對物價放開的態度又給物價上漲插上了翅膀。

通貨膨脹直接代表著貨幣貶值,辛辛苦苦攢的錢變得不值錢了,這誰能受得了?

蘇崢記得很清楚,前世的88年老百姓像是發瘋了一般瘋狂搶購物資,平時不舍得買的東西不但敢買了,還恨不得能買多少就買多少,妥妥的‘過了今天不想明天’的架勢。

當時,蘇崢就是其中一員!

隻不過重生回來之後沒有了經濟壓力,蘇崢對這些小錢就沒有特別關注,被馬勝利這麼一提醒,蘇崢才想起來這些。

通貨膨脹不單單影響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企業經營也無可幸免。

按理說,順利大勢提前做準備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比如,趁著貨幣還沒有加劇貶值錢,趕緊用來購買需要的物資設備。

但蘇崢不打算這樣做,因為他還記得一件事——這次的‘價格闖關’以失敗告終了!

為了配合‘價格闖關’,明年會通過《關於價格、工資改革初步方案》。計劃在五年之內物價總計上升70-90%,工資上升90-100%。

本質目的是提升工資配合物價上漲,以此消除老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恐慌心理。但實際上,普通民眾對於通貨膨脹的壓力顯得更加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