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抱大腿得有態度(1 / 2)

全國人民都知道那位老人退居二線了,即便如此,全國人民依舊把老人的態度當做指路明燈!

重生而來的蘇崢更清楚這一點,老人的態度才是這個年代能決定改革開放之路方向的唯一答案。

老丈人居然是陪同這位老人一同來的,而且還能在新聞聯播上露臉,這意味著什麼?

蘇崢不受控製地胡思亂想,內心的喜悅卻是越來越濃。

“瞎樂什麼呢,趕緊吃飯吧!”

秦暮煙輕輕踢了蘇崢一腳,臉上笑容同樣遮掩不住。

晚飯伴隨著新聞聯播結束,蘇崢給自己泡了一杯茶水,獨自坐在沙發上出神。

記憶中,老人退下去之後很少出京,但每一次出京都有重大意義!

這次來滬市,代表著什麼?

蘇崢絞盡腦汁回憶,卻始終找不到相關記憶。

重生前一直抱著得過且過的屁民思想,關心的也都是跟切身利益有關的消息。小道八卦、傳奇風聞倒是聽了不少,真正重要的大事兒卻沒有認真關注過,以至於現在兩眼一抹黑。

再想想後世那些‘是個人重生都能發財’‘重回到十年前,隻要站對風口,不想飛都不行’的言論,蘇崢真想往他們臉上吐口水,順便說一句你行你上!

八十年代雖然是走的改革開放路線,但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寬鬆自由。

客觀公正定義的話,如履薄冰四個字絕對沒有半點兒誇張。

保守派的質疑阻撓……

騎牆派的反複無常……

誰也不知道下一步落腳會不會觸碰到紅線,更沒人敢保證之前允許做的事情,以後會不會成為別人攻訐的證據。

都說改革開放期間能人輩出,隻要膽子大就能發財,發財者更如過江之鯽。

可若仔細考究,那些早期能夠發財的人,有幾個沒有越線之舉?又有幾個能平安堅持到最後?

剛重生蘇崢就真切體會到了什麼叫有心無力,有時候根本不用政策約束,單是那些小官小吏都能讓你舉步維艱。

比如說,京城造紙十一廠。

個體工商戶在國營企業麵前,真就如同螞蟻,人家隨便一句話就能否定你之前的努力,如果私心重一點,甚至能讓你無路可走。

再有就是早期那些公開針對自己的質疑聲!

那時候,自己啥也不是,如果硬著頭皮跟質疑聲音碰撞,風頭確實有了,但結局誰也不敢保證!

好在,機緣巧合認識了秦暮煙!

通過秦暮煙又認識了陳誌高,這才有了快速積累資本的渠道,同時也獲得跟秦暮煙頻繁接觸的機會。

如果沒有這些便利,想要擁有自己的工廠企業不知道得花費多少時間。在快速變化的時期,晚上一步,就有可能落後一輩子。

也是那個時候,蘇崢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些早期發了財,又能夠平安落地的人,他們必然有所倚仗。有了依仗還不夠,做事也得低調!

仔細想想,這就是人的本性,趨利避害嘛!

就如同自己,最早時候把陳誌高當擋箭牌,凡事都想把陳誌高推到台前,雖然心思有些不好,但卻是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後來跟秦暮煙確定了對象關係,被老丈人警告嚇唬了幾次,有了提醒勸誡才慢慢變得安分起來。

再到後來結了婚,成功把自己綁在老丈人這條大腿上麵,盡管做事不需要那麼瞻前顧後,但前提條件是得到老丈人的許可或者默認。

如果自己沒記錯的話,陳誌高也是那個時候對自己的態度有了變化。

從一開始需要費勁口舌辯證利害關係才能說通,到後來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蘇崢很清楚,這種改變離不開自己給陳誌高帶來的利益,更離不開老丈人的影響。

既然抱了大腿,享受到大腿帶來的好處,那就得拿出言聽計從老實本分的態度。

隻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多來自大腿的關照。

事實證明,這種想法是對的。

張為民,夏盛民……還有各種超前信息提示。

如果沒有老丈人的關係,生意絕對達不到現在這種規模。

想到這裏,蘇崢回過神來,抿了一口茶水,細細回味。

雖然不知道領導這次來滬市的意義,但蘇崢想起了其他事情。

比如說,北邊的老大哥今年會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