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這樣的爆發還是兩次。”
“傳言張誌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瞬時藝術智商超過三百的人。”
“令人分外遺憾的是,張老師本人在完成了兩次音樂奇跡之日後,似乎江郎才盡了,再無創造。”
“史學家分析,可能是那兩次的靈感迸發,耗盡了他畢生的創造力,再加之張老師又是一位絕不將就,自我標準極高的人,如果不能讓自己感到滿意,他寧肯不創作,所以最終造成了他後半生顆粒無收的結果。”
張誌笑嗬嗬地點了點頭,說的對說的對,我就是這麼一個對自己充滿了嚴格要求的人。
聽到腦海裏張誌的“嘿嘿嘿”賤笑,陳星河翻了個白眼。
院長和曌空時守好奇道:“怎麼了?”
“沒,沒什麼。”
陳星河搖了搖頭:“繼續看吧。”
就在這時,曌空時守突然將一份資料移到了三人麵前:“大家跟我一起看看吧。”
“張誌在2022年開始寫下人生的第三本《這,就是未來》,這本書作者寫了整整一年,總共80萬字,因為作者高超的文筆和獨特的腦洞讓在當時的網文界引發了一波熱潮,在2023快完本的時候,該書被提名第三十二屆科幻銀河獎。”
“完本後,張誌又想要出資將這本書翻拍成電影,為了電影的拍攝,張誌甚至將自己的住宅給賣了,可惜即便是這樣,張誌還差至少800萬!
“那段時間張誌跑遍了所有一二線城市的娛樂媒體影視公司,結果全是被婉拒。”
“因為當年沒有哪個投資方會看好科幻電影,更何況還是一個從來沒有導演過電影的素人。”
“不過最終結果還是好的,在張誌資金短缺的情況下,還是孟婉清,王曉魚和鄧紫琴三個人站了出來,每人毅然決然地給這部電影投資了300萬。”
“電影一拍便是兩年,從拍攝的第一天開始,張誌便在演藝界得到了一個新的稱號——片場暴君!”
“聽聞他曾為了一個鏡頭反複拍攝了兩個多月,也曾無數次把演員給逼到崩潰。”
“最終,電影上映後口碑爆炸,票房就像深林裏的竹筍節節往上漲,而張導演人生的第一部影院上映的電影,成功以56億的票房落下了圓滿的帷幕,成為了21世紀華語電影曆史上票房第七的經典電影。”
“在張導演電影大獲成功後,無數的媒體和綜藝投資方想邀請他再次出山拍攝電影,希望趁著熱度好好地撈一筆。”
“然而麵對無數的橄欖枝,張誌卻選擇了閉門謝客,埋頭開始創造自己人生的第四本。”
“《大宇宙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