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首輔魏藻德小心翼翼地撿起了地上的折子,不由得輕輕歎了一口氣,局勢敗壞如此,皇帝的脾氣也是越來越差,這讓他深覺得首輔之位已經的的確確成了一個燙手山芋——看來無論是陳演還是蔣德璟,都是聰明人啊!
“陛下,大同之失,首過自然在薑瓖身上,此人世受國恩,卻早懷叛逆之心,多方預謀,射殺代王,囚禁衛景瑗,迎叛軍入大同,以致於大同不戰而降,實在是讓人始料未及......”
說到這裏,魏藻德輕輕抬頭瞥了一眼崇禎,隨後便飛快地低頭道:“以臣之見,大同既失,宣府便是重中之重,陛下可遣忠心為國之士前往宣府督戰,避免宣府重蹈覆轍......”
“現在哪裏還有什麼忠心為國之士......既然杜勳和朱之馮在宣府,朕是相信他們二人的忠心的,就先不派人了.......”
崇禎沉吟了片刻,終於下定決定道:“先前王永吉、吳麟征等人要求撤寧遠之師以入衛京城,朕覺得可行,這樣吧,封吳三桂為平西伯,讓他速速率領關寧兵入衛京師,以保萬全。”
“是,臣這就去擬旨。”
魏藻德不敢勸諫崇禎南遷,可是心裏也擔心闖逆兵臨城下,如今能夠調動吳三桂的寧遠精銳進京,自然是再好不過,隨即便轉身離去擬旨下詔。
待魏藻德離開之後,崇禎卻是輕輕歎了一口氣,他翻開了那厚厚一摞奏章,從最底下找到了一封,那是兵部尚書李建泰上的折子。
今年正月,闖逆進逼山西,李建泰以家鄉不被李自成所破為名,銳意一雪前恥為由領兵出戰保衛家鄉,而崇禎皇帝便賜李建泰尚書一職和尚方劍一柄,於正月二十六從正陽門出發,結果才走到京南涿州,就逃散了三千多人,隻剩下了五百人,接著李建泰就聽到老家曲沃被攻占的消息,他隻能走到保定就停了下來。
如今這封奏折便是李建泰從保定府呈上來的,其中的大體意思就是說局勢已經無可挽救,希望皇帝能夠南遷,如果皇帝不願意走,他願意奉皇太子朱慈烺去南京。
崇禎將這封折子已經翻來覆去看了許多遍,他心裏的確已經產生了猶豫,隻是在這件事上,崇禎不願意擔上逃跑的罵名,因此哪怕前番已經議過許多回,他也依然沒有下定決心,一直拖延到如今。
“算了,明日還是在廷議的時候議一議吧。”
崇禎重新將折子塞了回去,他優柔寡斷的性子自然是不可能這麼果斷,隻好打心眼裏希望,等到明日廷議之時,大臣們能夠體會到他的難處,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來,到時候他也就順水推舟跑路了......
就在這時,從殿外進來了一名麵白無須的老太監,他身穿大紅蟒衣,頭戴三山帽,腳下粉底皂靴,急匆匆地奔進殿中,隨後便向崇禎行禮,臉上帶著幾分喜色,笑道:“萬歲爺,剛剛東宮內侍李繼周來報,說小爺已經平安無事了,隻是精神頭有些不佳,再調養些時日,便能好得完全了。”
聽到太監帶來的消息,崇禎臉上的陰沉之色也化去不少,先前太子朱慈烺因為前往太廟祭祖時被廊柱砸傷,始終讓皇帝憂心無比,可要事纏身之際又不能輕易離去,此時得到這個好消息,總算有樁事能放下心了。
“醒了就好,醒了就好,王伴伴,趕緊派人去告訴皇後,朕現在....朕等會就過去。”
.......
“什麼,賊兵已經破了大同?到底是哪個沒卵蛋的夯貨在帶兵?”
“天下已經大亂了?那咱的大軍呢?他們都去哪裏了?”
“京城都不保?咱的順天府也給你們這幫不孝子孫給弄丟了?”
“允炆呢?允炆何在?”
端本宮中,朱慈烺麵無表情地望著麵前的銅鏡,鏡中除了他的身影外,再別無他物。
老實說,他現在真的很煩躁,而且是那種無可奈何的煩躁。
自從那道自稱是朱元璋的聲音響起後,朱慈烺的腦海裏邊再也沒有安靜過片刻,這道聲音正在用各種各種汙言穢語罵著朱家的子子孫孫,自然也包括他和他的父親崇禎皇帝.......
可關鍵是,這個聲音似乎.....的確.....好像真的是他們老朱家的祖先,也就是大明王朝的開創者朱重八.......
這讓朱慈烺根本沒辦法回嘴,畢竟隻要他回一句,那等同於是在罵自個的祖先,傷害簡直巨大,不為智者所取。
不過朱慈烺可不是一個白白受氣的人,他的嘴角勾起了一絲笑意,鏡中的眼神裏更是帶著幾分惡趣味。
“太祖皇帝老祖宗,您的好孫子,二百年前就被人篡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