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玉溪(3)(1 / 2)

第109章 玉溪(3)

第109章 玉溪(3)

杞麓湖距離通海縣城1.5公裏,與秀山緊密相連,又稱通海湖,屬南盤江水係,麵積40多平方公裏,平均水深4米,最深處約15米,總容量1.5億立方米。湖內盛產鯉、鯽、大頭魚等。岸邊有人工築起的海埂,即可飽覽湖光,又可在此閑釣。

錦屏山景區位於峨山彝族自治縣以西15公裏處,景區內空氣清新,植被保護完好,主要景點有雲海閣、林海閣、百花區、茶山明珠、雲茶山莊等。除此之外,還有一處吸引人的地方棗龍潭石壩,壩內碧水清澈見底,參天大樹鬱鬱蔥蔥,潭頭泉水蕩出無限漣漪。小貼士:錦屏山景區內雲茶山莊旅遊服務設施較完備,還可聘請熟悉當地彝族風情導遊替您講解。

位於澄江、江川、華寧三縣間,距昆明60多公裏。湖麵積212平方公裏,僅次於滇池和洱海,為我省第三大湖。最深處為155米,平均深度87米,除東北長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撫仙湖是中國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撫仙湖

由於湖周圍自然環境沒有受到大的破壞,至今,撫仙湖仍然是雲南省未受到汙染的湖泊,能見度達8米以上。詩人們形容其為“琉璃萬頃”,這是一點也不誇張的。它是雲貴高原上一顆晶瑩的明珠。波濤翻動時,白浪如朵朵睡蓮競相開放,又似串串銀鏈滾動;無波時如明鏡般一片澄清碧綠。遠山近水,洲島錯落,使人心曠神怡,爽快清新。撫仙湖的美食澄江蓮藕、撫仙湖的20多種魚還有農家的洋芋燜飯都是當地的特色食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抗浪魚,漁民們喜歡把鮮活的抗浪魚放進裝有泉水的銅鍋裏去煮,魚隨著水溫的升高煮熟。一二十分鍾後香味四溢,加入特製各類佐料,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爽口。可惜現在已經很少有了,有也奇貴。(一)明星蘸水食洞魚明星位於縣城之北的撫仙湖岸與澄江縣的立昌村交界處,湖岸魚洞密布,綠樹成蔭,環境幽雅涼爽,堪稱天然避暑勝地,是江川的旅遊景點之一。明星人民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在捕撈撫仙湖抗浪魚的實踐中,積累了一套獨特的捕魚方法,同時總結了銅鍋煮魚配蘸水的烹調經驗。1.煮魚方法:取魚洞中岩泉水連同活魚入銅鍋內,加入適量的鹽和薑絲,蓋上蓋子,在專用的小爐灶上用柴禾大火一次煮沸,再放入適量的蔥葉、味精。2.蘸水配製:幹辣椒用火燒後舂細,花椒舂細,蔥白、薑切細,大蒜打爛成泥備用。先將適量菜子油注入炒鍋內煉透,爾後放入自製的麵醬、辣椒麵及適量鹽巴在炒鍋內炒拌。炒鍋離火後,再把花椒麵、味精、切細的蔥白、薑和蒜泥等配料放入拌勻即成。芫荽、薄荷切細另用碗裝,隨意取用。食用時,蘸水用魚湯調開,把鮮魚配蘸水即可食用。旅客們吃了配有明星蘸水銅鍋煮魚,真是讚不絕口。它已成為江川縣的一道名特菜肴,吸引了的眾多縣內外遊客紛至遝來。(二)三道菜江川“三道菜”位居江城鎮左衛村。它吸取了民間(雞、羊、魚)各種做法的精華,主要原料皆來自當地民間,每道菜都用多種佐料嚴格配製加工而成。獨特的配方,使其色澤鮮豔,口味誘人,食之膾炙人口,四海賓客聞風而至。“三道菜”魚以酸辣為主,成品酸辣魚,酸的舒心,辣得可口;“羊”則以清湯羊肉合著蘸水而食。蘸水配料獨創,鮮、辣、麻等盡在其中使人食欲大增;雞采用幾種名貴藥材配製後清燉而成。苦、涼、甜有機地溶在一起,回味無窮。(三)大頭魚江川星雲湖特產碌魚,俗稱“大頭魚”,學名柏氏鯉,為鯉科魚類。它生活在淡水湖泊的中上層水域,以浮遊生物為食,天然繁殖。大頭魚的得名,在於頭大而寬,其頭頂高幹背,口大呈弧形,無口須,體色呈限白,以頭油、肉嫩、質鮮、味美,含脂量高而聞名。一般個體重在300—400克,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江川大頭魚在省內外聞名遐邇。江川曆史上盛產“大頭魚”,起源於何時,尚無確切考證材料。明正德(公元1506——1520)年間有記述“其漁利之富向為滇中著名”。清代及民國時期的記錄是“碌魚”產於星雲湖中,似鯉而首巨,身肥味美,俗呼“大頭魚”,其腦漿營養價值更高。星雲湖因曆史上盛產大頭魚著名,五十年代魚獲物中大頭魚約占50%。目前已成為稀有魚種。1987年,國家把大頭魚列為重點保護魚類之一。(四)九溪糍粑糍粑是用糯米加工而成的一種食品,尤其是九溪鄉農民加工的糍粑,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每年春節群眾就有加工糍粑的習慣。遇遠方來客,當地群眾就會拿出自家加工的糍粑,用香油炸熟,招待客人。炸熱的糍粑白裏透黃,色香俱佳,食之酥脆味甜,令人讚不絕口。九溪糍粑,加工方便。用糯米泡水一日左右後蒸熟,倒入石臼中舂爛至八成,撒入事先碾碎的黃果皮、花椒和白糖,接著舂到看不到飯粒即可。舂好後的糍粑,用手打成月餅狀,用青鬆毛蓋好,涼二至四天,就可用特製的推刨,把糍粑推成均勻的長條片,再用菜刀切成長形小方片,曬幹就成。曬時要掌握火候,一次曬幹。曬老了易碎,反之夾心,若是第一次沒曬幹,則應抬入家中,不能讓風吹著,讓其自行曬幹。(五)酥餅酥餅又稱“滿油餅”,生產曆史悠久,早在本世紀初就是有名的食品。它用料考究,選用上等白糖、紅糖、蕎麵、飯豆為主料,加上芝麻、玫瑰等,用熟豬油攪爛心子,再加菜油精製,然後入爐烘烤而成。成品酥軟、冰涼、清甜、油潤可口,產品暢銷全省各地。(六)紮沫(或“鮓饃”音,材料為蘿卜絲)紮沫(音),是滇中地方特有的一種鹹菜,最早隻見江川人如此製作。分為葷素兩種,用本地產白蘿卜推成絲,曬幹後成蘿卜絲備用。葷紮沫(肉湯蘿卜絲):熬製肉湯放入鹽、糖、辣椒、草角、八角,熬至辣香四溢,放入蘿卜絲揉拌,蘿卜絲根根浸透紅潤(不能過幹),撒上預先炒製好的米粉粒拌勻,涼透後裝入壇子壓實存放。素紮沫:選用冬末春初香椿製湯,放辣椒麵八角粉等香料,將蘿卜絲拌至半幹入壇存放(素紮沫不能沾動物油脂,否則長期保存要黴變。可以加入適量植物油)。由於紮沫的製作方法簡單,味美而易儲藏(一般能存放一年,有經驗,勤於打理人家可以存放一年以上,取出食用時依舊香氣撲鼻),隨著人口流動及文化交流,這種製作鹹菜的方法已經在周遍地區傳開來,甚至作為雲南特色走向全國!編輯本段陽宗海陽宗海屬玉溪澄江縣陽宗鎮,距昆明36公裏,陽宗海四周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湖東南的龍泉寺,後依石壁,前瞰湖水,山腹湧出一泉,清澈明淨。寺旁有古樹1株.直徑約2米,樹齡已逾千年,枝繁葉茂,濃的蔽天。南麵的小屯村,相傳為三國時隨諸葛亮南征將領關索屯兵之處,村人至今仍演唱古老的儺戲,俗稱“關索戲”。村西南報國寺後有7塊巨石,天然排成北鬥星狀,人稱“七星北鬥”,附近的村子就叫“北鬥村”。每逢夏秋季節,登高俯瞰陽宗壩子,各村寨均清晰可見,唯有北鬥村煙籠霧罩.一片茫茫.古人稱此奇景為“鬥村煙雨”,別具一番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