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半年的時間裏。
為了實現核聚變,張南根據自己的理解與辦法,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
比如增大反應麵積,由點擴成麵,張南的思路,就是把密金加工成筆筒狀,中間留一條通道,底部加工成一個實心球體,並在球體的表麵,紮出許多孔,允許物質進入與通過。
這個名叫‘空管多孔球’的裝置,雖然加起來不到半個成人拳頭大,重量隻有86公斤,但卻是花了張南三個多月的時間,每一點點的,才最終加工完成。
即便如此看起來依然非常粗糙。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密金的熔化溫度達上百萬度,這個高的溫度,鋼鐵都會直接氣化,常規工具無法觸碰塑形,隻能用密金加工密金,還得心翼翼,防止自己受傷。
總之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才把核心裝置‘空管多孔球’搞定。
剩下的則變的簡單了很多。
從鋼鐵鎮拉了十幾噸的鋼錠,加工出一個球形的,足有八公分厚外殼的容器,外麵再鍍了一層半公分厚的鉛板。
從而能抵擋大部分的有害輻射。
這個容器張南稱之為“內反應堆”,裏麵會灌入00升左右的淡水,作為反應燃料,再密封,讓淡水不會跑出。
內反應堆外麵,再套一個高八米、直徑兩米的大鍋爐,將這個大鍋爐埋入地下,也裝滿水,屆時反應堆釋放的大量熱量,會燒開這些水,再通過管道,為外部使用。
技術最難的,就是得弄一根導光管道,穿過鍋爐,一直通往內反應堆的‘空管多孔球’,為其輸入激光能量,從而將其加熱到臨界溫度。
這根導光管道,楊教官的五金工廠幫了大忙,幫他加工了一根五十米長的鎢合金管道,再往內注入融化狀態的玻璃,半冷卻後,再抽出一根直徑0公分的鎢絲,從而可以通光,且能夠耐一定的高溫。
以上!
就是張南想盡一切辦法,幾乎純手工打造出來的簡易‘10版核聚變燒水器’。
因為整體構造、具體細節都是相當的粗糙,還不敢叫什麼‘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以免貽笑大方。
那麼這玩意真的有用麼?
張南認為會有點用的,因為‘空管多孔球’加工出來後,激光加熱稍微長一會,張南就感覺有害輻射的強度,頓時增加了幾十倍,蓋革計數器顯示的數據,也是從零蹦到幾百幾千。
為了避免輻射傷害,隻能停止室內實驗。
現在搞了一個大鍋爐,也是為了繼續實驗。
……
月18日,上午。
別墅四樓,靠北的研究室。
一根管道,穿破牆體,斜立在張南麵前。
“開始吧!”
張南伸出紅彤彤的麒麟掌,裏麵能量團容納的光能,達到了100單位的過載狀態,當即伸出食指,將食指指尖,放入導光管道,以每秒單位的速度,往內輸入激光。
短短的100秒後,激光便將內反應堆內的‘空管多孔球’一部分,加熱到了百萬攝氏度。
而這個照射強度,繼續進行了00秒,加熱了更多的區域。
另外要知道,液態水的密度,是空氣的近800倍。
意味著核聚變的反應速度,也會提升兩三個數量級。
所以多方麵的因素綜合下來,較之於研究室內,埋在別墅後院的鍋爐實驗裝置,最內部的核聚變反應速率,已經相當可觀,至少拿來燒開水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