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統治(2 / 3)

總而言之。

智能工廠的存在,就是把複雜的工業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變的簡單化、傻瓜化,完全不需要任何的學習成本,讓機器自己學習、成長和進步,人類隻要完成最簡單的那一環即可。

但是也有一些複雜的工業產品,則需要用到D打印設備。

比如萬多個零件構成的汽車。

十萬多個零件構成軍用坦克。

至少一百萬個零件構成的大型飛機。

以及上千萬個零件構成的巨型遊輪。

這些產品,如果讓人類去生產,流水線的長度,都得有幾百、上千米長,需要的工人中,僅僅是擰螺絲的工人,就要幾萬十幾萬之多,還有各種安裝、測試、調測,也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即零件越多,設備越複雜,人類工人的需求量就越多。

比如一個手機的組裝,就可以解決上百萬個的就業問題。

隻是設備或產品越複雜,出問題的概率就越大,可靠性就會降低。

好比曾經某超級大國的大型航母,十二艘的數量,但是能同時出動的數量,居然隻有三四艘,有時隻有一兩艘,甚至是一段時間內,一艘都出動不了,全部停在港口內趴窩,或排隊等待維修。

若是遇到戰爭,這樣的表現,幾乎等於要挨打,可能會吃虧戰敗了,即那些看起來威武先進的東西,不一定就等於強大的戰鬥力。

不過……

先進的D打印機出現後,尤其是連10納米尺寸以下的材料,都能高精密的打印之後。

通過這樣的設備,再加上零件資料包,數以百萬、千萬種的零件,都能輕鬆打印,快速打印,且質量可靠。

修理設備也變的簡單起來,隻要設計成易拆易替換的結構,修理過程,將是一個DIY的模塊化處理過程,甚至不必在意最底層的技術原理,隻要進行宏觀替換即可。

學習成本也大幅下降。

於是!

在張越讓星際艦隊,運來十萬座的核動力智能工廠,與十萬台最先進的D打印機後。

大新帝國的科技,便宣布進入到了快車道。

任何優秀產品都能快速生產出來。

鋼鐵日產量迅速突破千噸、萬噸、十萬噸。

僅僅隻用了半個月,就量產出了第一批的自動步槍,日產量5000支,子彈日產量100萬枚,且產能還在快速的提升。

汽車、大炮、坦克等等,都在快速增加。

各種日用品、工業品,全部實現自給自足,不僅趕跑了國外競爭產品,還打入了多個國家的市場,賺取大量外國人的錢財。

帝國的軍隊數量,則從裁員後的150萬人,暴增到00萬精銳大軍,邊境各地都布置哨所,隨時防範任何勢力的挑釁與入侵。

另外海軍力量也在建設當中,擁有型艦艇上千艘,已經有辦法和能力,將外國艦隊,趕出領海,趕出內河航道,隻是由於經驗不足,暫時還不敢跟外國艦隊攤牌硬剛,但自保已綽綽有餘。

故而按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五年之後,大新帝國必將勢不可擋,用最低的成本,實現了工業化,正在快速的步入到工業國行列,綜合實力,即將躋身到世界前三強的行列,近五億的國民,也大部分都組織了起來,達成了某種全民的意誌和共識,並讓反對勢力的數量和生存空間,進一步的被擠壓和縮。

即張越在得民心方麵,是越發的穩固了。

然而!

就在形勢一片大好。

各領域都蒸蒸日上的時候。

第三個年頭末尾,第四年還未正式開始,《五年工業化計劃》的進度,剛剛超過60%。

9月1日~5日這個時間段。

動手了。

北邊的巨熊國,五百萬大軍,從北邊和西北而來。

西南邊境接壤的海盜國殖民地,三百萬大軍,從西南方向而來。

南邊的驕傲國殖民地,也是三百萬的大軍,從正南方向而來。

而正東方向,從大海之上,超過五百萬的西方聯軍,以島國為跳板跟中轉基地,再出動龐大的海軍艦隊,渡海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