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幾人的目光全部定格在了雷雲麵前的木盒之上。
雷雲含笑掃視了三人一眼,然後慢慢地翻開木盒,讓其中的物什展露在三人麵前……
三人疑惑地看了幾眼盒中的物品,最後紛紛轉向含笑不語的雷雲。
檀香木盒中整整齊齊擺放著數十枚大小相同的圓形木餅,其質地皆是由檀香木雕琢而成,約有茶杯口徑大小,厚約半寸,每一枚木餅上皆篆有一個古樸的文字:帥、仕、相、馬、車……
象棋!雷雲展示的正是一副現代意義上的象棋!
象棋為古代弈棋的一種,為古代中國人模擬戰爭而創造的一種遊戲,亦曰象戲。相傳,早在戰國時期便已有象棋存世,最初設黑白棋子各六枚。後北周武帝製《象經》,集百僚講說。據傳《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機。
現今通行的象棋,大約定形於北宋時期;共有棋子三十二枚,紅黑各半,兩人對弈;紅方以“帥”統仕、相、車、馬、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將”統士、象、車、馬、炮各二,卒五。弈時雙方輪流行棋,已將一方將帥捉死為勝。象棋棋子設置受到古代兩軍作戰形式影響;周朝時軍隊基本編製“伍”是五名步兵組成,作戰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五種為一組配合使用。這就是棋陣雙方各有五個小卒的緣故。
象棋反應的政治製度為中國的封建社會,而且幾乎是其縮小千萬倍後的投影——有中軍帳(九宮),士位(仕、士),文官(相、象),武將(車、馬、炮),士兵(兵、卒);因此,對弈就如同進行一場虛擬的戰中,對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雷雲從木盒中取出幾枚棋子,捏在手掌中把玩了片刻,笑著開口道:“這些棋子製作得甚合我意。此次真有勞左老了。”
“棋子?”裴宣微微一鄂,“此物當真為棋子?”
“是啊。”雷雲微微笑了笑,“此物喚作象棋,是幾日前我托左老所製。原本打算送於棋兒小妹,然今日正巧文弱至此,隻好拿來獻醜了。”
一旁的棋兒聞言,麵頰上不由地升起一抹紅霞,微微抬首看了他一眼,美目之中一絲異樣的神采……
“如此說來,此物當為兄長之巧思?”裴宣俯身撚起一枚棋子,驚訝地道。
“嗬嗬,非也……”雷雲微微擺了擺手,“此物乃在下家鄉一尋常玩物耳,用以閑暇之時娛樂,非我思得。”
言畢,命棋兒自書案上取來一塊布帛,鋪展開來……
這是一塊方形的畫帛,上繪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共有九十個交叉點;中間部分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有一條空白區域,上書“楚河”、“漢界”字樣,寓以兩軍對戰時的緩衝地帶……
“諸位且看,此即為象棋對弈所用的棋盤,文弱以為如何?”雷雲笑著言道。
棋盤一出,裴宣立即為之所動。琴棋二女亦是興致大起,不由自主地略略近前,明亮的雙目中充滿好奇的神色。
“楚河……漢界……”裴宣輕聲讀了讀棋盤上的漢字,麵上的神色亦由迷茫漸漸轉為驚訝,“兄長,此圖似極了兩軍對壘的軍陣,中間有一空隙,上標楚漢邊界,莫非為……”
“哈哈……,不錯。”雷雲朗聲笑了笑,“此正是以下棋擬作秦滅之後的楚漢相爭。圖上之‘楚河漢界’位於滎陽,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為曆代兵家興師動眾之所。當年,高祖出兵攻打楚國,項羽兵缺糧乏,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之約,因而便有楚河漢界之說。迄今,在滎陽廣武山上尚存有兩座古城,西麵為漢王城,東麵為霸王城,相傳便為當年高祖,項羽所築。兩城之間有一大溝,寬達百丈有餘,此便為世人所言之‘鴻溝’,亦為象棋盤上所標界河之依據……”說著,便將盒中棋子一一取出,逐個布於棋盤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