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之中,軻比能出身於一個鮮卑的小部落;以作戰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著稱,故而其後來被鮮卑部眾推舉為部落首領。
在北方的上百個鮮卑部落之中,軻比能所統領的部落雖然不大,但卻毗鄰漢人居住的地方;因此,他便抓住有利條件積極學習漢族的先進技術與文化並予以推廣,此舉極大地促進了鮮卑民族的進步和北方的民族融合。
在軻比能的統率下,其麾下的兵馬戰守有法,戰力相當強悍,漸漸開始稱雄漠南……
曆史上,軻比能勢力最強之時曾擁有騎兵十餘萬,常常引兵寇略周邊部落於中原地區;因其每次掠得的財物都能公開透明地平均分配,因而得到部眾的死力效命,其餘部族首領亦深畏之……
曹丕稱帝以後,軻比能遣使獻馬,表示順服,曹丕遂冊封其為附義王。
隨著聲望與實力的增加,軻比能開始加快統一鮮卑各部落的腳步,並屢次挫敗魏國的幹涉,大敗魏軍,一個強大的鮮卑族政權漸漸建立起來!
此時,軻比能的日益強大不但令魏國朝廷十分不安,同時也令當時的一個人寢食不寧,深感威脅……
此人便是時任魏國幽州刺史的王雄。
王雄反複地思量之後,決定派刺客刺殺軻比能!
這雖然是一個無奈之舉,但此時正雄心勃勃的軻比能輕而不備,結果竟被刺客韓龍一舉得手,就此身死……
軻比能死後,其剛剛建立起來的政權也立即崩潰,鮮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戰之中……
至於步度根,其同軻比能一樣,也是漢末三國時期的鮮卑民族的傑出首領之一。
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左右,鮮卑民族一代傑出首領檀石槐去世,其子和連繼立。然而,和連此人既無才力,性又貪婪好色,斷法不平,以至部眾叛者居半。
至靈帝末年,和連在鈔略北地郡時被人射死。其子騫曼年幼,雖由其兄之子蒲頭代立。後騫曼長大,同蒲頭爭鬥,最後致使部眾紛紛離散……
蒲頭死後,其弟步度根繼立。
是時代郡以西的鮮卑都已叛離,代郡以東的中東部鮮卑也分裂為三股勢力,其一為步度根,其部眾分布在太原、雁門一帶;其二為軻比能,其部眾分布在代郡、上穀等地;其三為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眾分布在幽州的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
曆史上,步度根是比較親魏的。步度根的中兄扶羅韓也擁兵數萬,是當時一個實力比較強大的部落首領。建安中,曹操平定幽州,步度根與軻比能通過烏桓校尉閻柔獻貢臣服。後代郡烏桓能臣氐等叛漢,請求歸附扶羅韓。扶羅韓遂率萬餘騎迎之。
到了桑乾之後,氐等商議,以為扶羅韓部威禁寬緩,不如軻比能部,遂遣人與軻比能曲款暗通……
隨後,軻比能即率萬餘戰騎殺至,於盟誓會上殺死了扶羅韓,扶羅韓之子泄歸泥及其部眾被迫歸順了軻比能。
扶羅韓之死,使得步度根與軻比能之間生出了仇恨。
自曹丕自立為帝之後,步度根與軻比能曾數度相攻,各有損傷……
不過,就實力而言,步度根終究不及軻比能,於是其便將兵馬部眾集中在了太原、雁門等地,同時遣人說服泄歸泥與扶羅韓舊部來歸,自從一心為曹魏守邊。
到了魏明帝青龍元年(公元233年),軻比能提出要與步度根結親。步度根不願再與軻比能結怨,便答應和親,而後兩個部落漸漸合為一部,步度根及其部眾自此便盡奉軻比能之命。
二人“化仇為親”之後,軻比能便再無掣肘之憂,而後引兵大舉寇掠並州等地,殺略吏民。並州刺史畢軌主動出擊,卻於樓煩一敗塗地,部將蘇尚、董弼戰死……
魏帝曹睿聽聞此事,遂遣驍騎將軍秦朗征之。
此時軻比能雖然成了氣候,但又豈是底蘊豐厚的魏國的對手?結果被魏將秦朗擊潰,敗走漠北,泄歸泥等人則是歸降了魏廷……
不久之後,步度根因與軻比能不合而又起爭鬥,最後被軻比能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