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立國(二)(1 / 3)

就如同方才雷雲提出組建內閣和施行品銜製的設想一樣,禰衡的話一落大殿之中頓時又是一陣嘩然!

沉默了片刻之後,雷雲不禁輕舒了一口氣,繼而謂眾人道:“此事重大,需審慎行事,還是遲些再議罷……”

對於他而言,是否邁出這一步可謂十分的關鍵!

原因很簡單,一旦他立了封國,那麼他的轄地與朝廷之間的關係將發生本質的變化,屆時二者之間將由中央與地方的關係變成宗主國與附屬國的關係,而他所建立的封國也將會變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國中之國!

先前他受封燕公在外人眼中雖然有僭越之嫌,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不過得到一個尊貴一點的名號而已,舍此之外並無任何改變,可是而今若要實實在在地邁出這一步那性質可就不一樣了,因為這無異於告知朝廷中那些擁漢的死忠分子以及內心向漢的百姓他真的是要篡漢了,結果必然將會招致他們的激烈反對與聲討。

當然,這些人肯定是拿他沒辦法,隻能逞一逞口舌之利罷了,但是聒噪久了還是很惹人厭煩的……

另一邊,晏明、裴仁等人雖然也對禰衡提出的建議十分驚訝,但是他們之中很多人都跟著雷雲已有十多年了,又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因此對於他的性情還是十分了解的。

“請主公納禰大人之言,立封國以正名位!”

“請主公立國以正名位!”

沒有過多的猶豫,在晏明、裴仁等一些武要員率領下,殿中的眾人紛紛跪地叩請立國。

此情此景,雷雲心頭卻是喜憂參半,思潮洶湧……

罷了,立就立罷。

權衡了片刻之後,他心中便已有了決定。

立國之意既定,一切相關事宜便很快提上了章程……

由於遷入新都不久,一應條件都是十分充分的,根本不用多費周章,故而十日之後,雷雲在建立起宗廟、祭拜過天地後即正式宣布立國,國號“燕”,都上京;同時設立內閣六部,置百官,以幽州、冀州、並州、涼州以及雍州六郡作為自己的封國!

一時間,北方各地百姓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天下九州一片沸騰!

雷雲立國,對此感到最為複雜的自然要數曹操。

當初他封雷雲為燕公隻不過是想給雷雲添點兒麻煩,因為他料定雷雲十有八九不會真的去做這個燕公,可是事情的結果卻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如今聽聞雷雲建立燕國,曹操心中可謂是有些酸澀,也有些嫉妒,可此時他偏偏又不能多說什麼,畢竟當初封雷雲為燕公是他所授意的,這一點幾乎是眾所周知。

雖說他並不貪圖那些個虛名,但是眼瞧著他這位年紀輕輕的便宜女婿不但在名位上壓他一頭,連聲威也漸漸地蓋過他這位朝廷實際上的掌權者,他的心頭便十分不是滋味;不過好在以國舅董承為首的一幹忠於漢室的臣子聞訊之後再也坐不住了,紛紛將矛頭對準了雷雲,不斷對其口誅筆伐,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朝廷中的矛盾。

……

再說雷雲這邊,他現在可沒有工夫同朝廷中的那些漢室的死忠分子們打口水仗,這些事由他手下的文士們去做就夠了,他現在正在為很多燕國的大事而勞心。

按照他的構想,此番內閣將設首輔一人,次輔一人,大學士五人輔政。大學士之下設協辦大學士、學士、侍讀學士、侍讀、中書等官位。在內閣包括首輔在內的七名大學士之中,有五人他心中已然默定,分別為裴仁、裴信、田韶、田豐與沮授,其中一直作為文官之首的裴仁將出任內閣首輔一職,次輔一職暫且空置,日後將從其餘六位大學士中選定;而餘下的兩個大學士人選,他卻是有些犯難了……

按照資曆與才幹來說,他的老師兼嶽父蔡邕與現任冀州長史的崔琰無疑是最恰當的人選,可是當他將此意告知蔡邕之時,這位年屆六旬老人家想都沒想便婉拒了,他與蔡琰力勸了半天,連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也始終未能讓老人家改變主意。

雖然沒能說動老師入閣,但是此番他的口水也沒有白白浪費。在他的軟磨硬泡之下,老人家最終還是推辭不過,十分不情願地答應擔任禮部尚書一職。

至於崔琰,無論其才幹還是品格均無需多言,然而待日後裴信入閣之後,冀州刺史一職便當空置起了,而由崔琰這個本地人接任刺史一職無疑是最為合適,也最能讓他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