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方聯盟(二)(1 / 3)

數日之後,孫權府邸。

繼雷雲之後,孫權的府中又來了一位遠來的客人,此人正是有著“臥龍”之稱的諸葛亮;而此時孫權也不知是出於怎樣一種考慮,其在請諸葛亮過府相見之時也將他請入府中。

在孫權府上,雷雲終於見到了傳聞中的諸葛亮!

此時的諸葛亮看上去很年輕,身著一襲藏青色的袍服,身形略顯清瘦;其雖不是他想象之中的羽扇綸巾、一副智者之相,但其人的確是儀表不俗,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均之中均透露出一份淡淡的從容與自信,仿佛天塌下來皆是如此的模樣。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在五丈原逝世。

後世關於諸葛亮的記載與傳聞實在是太多了,小說《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諸葛亮的故事,將其描寫成了智慧的化身,和《三國誌》中的諸葛亮很不一樣,而且事跡亦有所出入,如火燒博望與新野,諸葛亮尚未出仕劉備;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實際是五次北伐,隻有第一、四次出祁山)等都經過誇張和劇情創造。

事實上,曆史上諸葛亮用兵的功績遠不如他治理蜀國的政績來得耀眼;而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智激周瑜、三氣周瑜、空城計等則是虛構或將同時期一些人物的事跡移花接木。但這些都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而小說當中的一些劇情,將諸葛亮描寫成為一個道士,如七星壇祭風、延壽七星燈等,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古本三國誌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為“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將一貫有法家風範的諸葛亮神化成了算無遺策、通天曉地、精通軍事、運籌帷幄的一個智慧超卓入聖之完美人物!

雖然真實的諸葛亮身上少了一些被神化的光環,然而有一點卻是不可動搖的實事,那便是其確確實實是一位高風亮節、博學多才且很值得後人去學習的曆史偉人。

經過孫權的引見,雷雲與諸葛亮彼此一番敘禮,也算是正式的相識了。

一番寒暄之後,孫權先是望了魯肅一眼,而後即笑著謂諸葛亮道:“常聽子敬談及先生才智,吾欲見先生久矣。今日得償所願,想向先生當麵請教……”

“嗬嗬……承子敬兄盛讚,亮才疏學淺,隻怕有誤吳侯下問。”諸葛亮聞言十分謙虛地笑了笑,微微揖手道。

“先生在荊州輔佐劉豫州屢屢與曹軍交戰,想來必知曹操之虛實,但不知曹軍共有多少軍馬?”孫權含笑望了諸葛亮一眼,繼而問道。

“明公既親口垂詢,亮不敢不以實言相告……曹操此時的步軍、馬軍、水軍合在一起應不少於一百三十萬。”見孫權一上來便直入正題,諸葛亮也當即笑吟吟地回應道。

其言一落,不僅是孫權吃了一驚,在場的張昭、魯肅二人亦神色亦有些驚愕。

至於雷雲,對於曹軍的情況他則比諸葛亮知道的還要詳細,自然仍舊是一副神態自若的模樣。

諸葛亮說出的這個數字雖然十分驚人,但是他卻很清楚其並沒有誇大其詞!

據他所知,曹操此時在荊州駐有兵馬七十一萬,冀南三郡屯有精兵三十萬,西京長安駐軍十二萬,洛陽、許昌一帶共計兵馬十萬,青州有軍十三四萬,再加上各地一些零散的兵馬,曹操的全部兵馬至少也在一百三十萬以上!

“一百三十萬……不會有詐罷?”孫權目光微微從雷雲身上掠過,繼而將信將疑地望著諸葛亮道。

“回明公,此事在下已詳細探明,斷然無誤……”諸葛亮目光坦然地望著孫權,麵帶微笑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