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鎮長的老婆正在收拾餐桌,看到趙倩敲門,她眼睛很尖,立即認出了她,堆出了笑容說:
“喲,是趙老師啊,快請進!”
她還以為趙倩是來家訪的,十分熱情。
林鎮長的兒子在一中讀高一,平時都是住校,所以今晚不在家,這讓趙倩避免了在學生麵前找家長辦事的尷尬。
仨人坐定之後,林鎮長熱情地給他們泡茶,一番寒暄,趙倩說明了來意。
本以為要好好求求林鎮長,沒想到林鎮長一聽,挺高興的,說:
“趙老師也不是外人,老吳同誌也是竹器社的老員工,情況都很清楚,竹器社的實情就是:
現在每個月都在負債經營,不光不能為鎮裏賺錢,還要鎮裏往裏麵倒貼錢。
竹器社經營了這麼多年,為我們鎮農業生產作出了貢獻,但是光貼錢也不行,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所以鎮裏確實考慮要把它給關閉了,你們要承包是好事,我表示支持!”
吳啟亮聽鎮長這麼說,心就放寬了,笑道:
“承包竹器社的話有什麼條件?”
林鎮長正在為竹器社要關停的事頭疼,主要是頭疼工人的分流問題。
竹器社現在有三十五名員工,其中有二十人都在五十歲以上,十五個人年紀在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
三、四十的這些人算是壯勞力,還能消化在鎮辦的農場,去當農場工人,但那些五十歲以上的就不好辦了,年紀大了,農場那些場長也會拒絕接收。
五十多歲了,年紀這麼大,接收下來幹不了幾年,當爹供著啊?
誰願意啊?
場長們都會算賬的。
聽說廠子要倒閉了,最近就時不時有竹器社的老工人來鎮裏和林鎮長寒暄聊天,雖然還沒到扯破臉皮的份上,但是林鎮長也明白,他們話裏夾槍帶棒的,都有威脅之意。
大抵意思就是他們在這裏工作一輩子,年紀大了,鎮裏不能象資本家那樣把他們踢出去。
如果鎮裏真的把他們踢出去,他們就要去和上級鬧,甚至要去找報社的記者來寫報道,雲雲。
老工人的態度讓林鎮長頭很疼,他四十郎當歲,正是仕途上最好的年紀,工作做出色了還能往上走一走。
但是如果被老工人一鬧,那就給領導留了個不好的印象,還想往上提?不被揣邊上坐冷板凳就很好了。
妻子也勸他,都是為了公家的事,何必呢?
於是竹器社要關閉的事,就這麼拖著拖著,但那也不是事啊,每個月都往裏貼錢。
沒想到這燙手的熱山芋如今有人接手了,林鎮長大喜過望,麵上又裝著不動聲色。
“哈哈,吳老師也是痛快人,我的條件就是:如果你們要承包竹器社,就必須把竹器社現有的工人全都接收,不能辭退。”
原來如此,這個條件卻正中吳棟梁的下懷。
他有底氣承包竹器社,就是看中了社裏老藝人的手藝,如果沒有這些老藝人,他還承包個鬼啊!
吳棟梁正想一口答應,但卻被吳啟亮先搶住話頭道:
“鎮長,竹器社的老工人那麼多,如果不實行人員年齡結構的優化,我們承包之後會吃很大虧的!”
吳啟亮言下之意,承包竹社器後還會辭退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