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走進山洞,洞中光亮越來越暗,他摸索著向前走,隻是洞中道路不住往下傾斜,隻能慢走,沒走多久就摸到一門,他現在才五六歲,費勁的推開,一股刺鼻的黴氣撲麵而來,“果然跟原著一樣”,李玉興奮的看著那銅盆大小的水晶,透過水晶能看到魚蝦遊過,然後他向水晶光亮照射的石壁走去,果然有個石室!李玉順著石級而下,事實上他現在精力都在不遠處玉像上,越走越近,果然,玉像與真人極其相像,膚如凝脂,尤其眼睛好像真人一樣盈盈光暈,很是靈動,盯著玉像良久出聲道:“如果能趕上天龍主線,段譽,神仙姐姐我要了!”
後麵石壁上刻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他有些不信這些話,人要是不食五穀那還怎麼保證健康?練個武功而已,哪有那麼神異!也不作多想,李玉遍在玉像下跪了下來,他不是拜玉像,而且拜他能穿越重生的這份運氣。想罷便規規矩矩的磕了三個頭,然後就拿起蒲團,費勁的順著縫隙撕開,拿出裏麵的帛卷,他直接席地而坐緩緩打開,第一映入眼簾就是“北冥神功”,《莊子》‘逍遙遊’有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也。’又雲:‘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是故本派武功,以積蓄內力為第一要義。內力既厚,天下武功無不為我所用,猶之北冥,大舟小舟無不載,大魚小魚無不容。是故內力為本,招數為末。以下諸圖,務須用心修習。下麵一共三十六副圖像,想想原著段譽僅僅練了一幅圖就可以自由行走江湖,他便下定決心把三十六副圖練滿。帛卷後麵便是淩波微步了,密密麻麻的腳印看的頭暈目眩,估計有上千個。
隨後李玉在琅環玉洞轉了一遍,在轉到放武功典籍的書架時,他震驚的發現那些秘籍竟然都在!剛進洞時有刺鼻黴氣,並且室內有一層浮灰,說明原主李青蘿已經離開一段時間了,而且說不準什麼時候就回來,他一個五六歲孩童根本不是對手,要知道這個王夫人可不是好脾氣的主啊!“管她呢!車到山前必有路!”李玉也顧不上那麼多了,現在有件大事必須做!那就是......吃飯!
結果可想而知,翻遍琅環玉洞也沒有吃的,倒是找到個火折子,可惜沒有煙,等等!還是趕緊找吃的,要什麼自行車!有火就好,要知道前世的貝爺和挨餓德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有火,一個沒有火!有火就好,萬物皆可考,也幸好,潭底有魚蝦,主要是怎麼抓!好吧,根本抓不到,隻能找一些山間野果了!
李玉用衣服兜著野果,嘴裏唱著酸酸甜甜就是我,突然唱到“親愛的爸爸媽媽”,他的情緒一下低落下來,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怎麼樣了,沒有了自己肯定傷心難過,算了估計是回不去了,他又想到這個世界自己的父母是什麼樣子,自己麵貌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可這一身行頭多半像個小乞丐,也不知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心情鬱鬱的吃過“飯”便開始研究淩波微步,啥?為什麼先練輕功?萬一有人來咋辦?!先練好保命功夫再說。於是李玉把所有腳印畫在石室內地上,歪歪扭扭的開始走了起來......
一晃眼十天過去了,李玉也通過這十天徹底熟悉了周圍環境。在水潭邊隻見一個小盆友熟練的在水中撈起一個水簍,這是他花了一天時間編的捕魚“神器”,裏麵十來條拇指粗的魚兒在彈彈彈,還有兩隻有他拳頭大小的蝦。李玉美滋滋的把魚蝦串起來放在石壁門口旁的火堆上,小魚被火烤的劈啪作響,一股烤魚的香味飄入鼻端,咽了咽口水,可惜沒有鹽,可惜沒有別的調料。不一會,魚烤好了。李玉嘶嘶哈哈的開吃,這十天他已經基本把淩波微步學會了,另外他發現每次走完一條步法,體內都會增加一絲內力,這種感覺很奇妙,就好像一股細小的氣流順著經脈歸入丹田,而且每次在走完一圈淩波微步,丹田的內力也會隨著步法調動起來,走起來更輕盈、省力,時間長了他發現丹田的內力也會慢慢減少、凝練。那麼這淩波微步實際最大的作用便是生成和凝練內功!當然李玉也練了北冥神功,不過僅僅是第一幅圖,再想練就發現練不動了,內力不足。他也想過等去外麵吸幾個人自己就會厲害了,可他幼小的身軀住著一個成年人的思維,天上沒有掉下的餡餅,練功要是直接吸別人的肯定會有隱患的,即使吸也要等自己的內功有一定根基再去少量的吸,這樣把基礎打牢。雖然李玉沒有師傅指點,但他明白打牢基礎的重要性,況且他這麼小,出去了基本上沒什麼好下場的,所以李玉決定在這琅環玉洞呆個一兩年,不管王夫人回不回來,自己出去多半是活不了的,這一兩年時間他也可以把洞內典籍記憶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