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字魯直,世稱黃山穀、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和北宋書法家蘇軾、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
眾人看過之後都是心中一驚,如果真是黃庭堅的真跡,價值絕對不可估量。
吳老微微一笑,緩緩說道:
“這幅黃庭堅《砥柱銘》,是從台灣得來,我可是幾乎把這些年積攢的老本都花出去,才換得此物。
書法長八米多,後麵題跋六米多,其上從宋至清共有鈴印近兩百,還有近三十處題跋,其上名家筆跡眾多,更顯價值非凡。
隻是”說到這眉頭一皺,似乎有些不知怎麼說。
在旁看了半天《砥柱銘》的焦老接口道:
“是不是有人說這是偽作?”
吳老下意識的點點頭,接著緩過神來,說道:
“我今天把這東西拿來,就是讓大家看看,到底是真是假,也好讓吳某安心。”
聽吳老如此說,其他正埋頭看字的眾人人也都好奇的望向焦老,他們看這上邊又是鈴印又是題跋的已經當成真品了,現在也有些畫魂,想聽聽焦老這位專家的意見。
焦老略一思索,笑著說道:
“我看今日天還早,大家也都沒什麼事,不如坐下,聽我慢慢道來。”
大家一聽有故事,也都回到位子上做好。
陳老不知道焦老要說多久,且大家也都有點乏了,就吩咐茶館服務生上糕點、茶水,讓大家邊吃喝邊聊。
五分鍾後。
焦老拿起一塊糯米糕,吃了兩口,又喝了口茶水,才擦了擦手,說道:
“先從《砥柱銘》的來源說起。
唐名相魏征曾撰文並刻碑以宣揚大禹治水的功德,可惜時至今日,碑刻早已遺失,但好在有文字記載,也就是《砥柱銘》。
至於黃庭堅為什麼單單愛寫《砥柱銘》以贈後輩,這是因為魏征有誌膽,犯顏敢諫,雖帝甚怒而神色自若。
黃庭堅敬魏征為人,並以其為榜樣。在異黨參奏他所編的《神宗實錄》為多誣失實,三次審問時「皆以實對」,不為屈服。因而被責受涪州別駕,黔州安置。但黃庭堅卻神色自若,盡顯其無畏正直的風骨。
因此,在遭貶之後,他就特別喜歡為追隨的年輕學者書寫此銘,教授後輩。究竟寫了多少本《砥柱銘》,我們不得而知,但絕對少不了。”
王老聞言,插嘴道:
“這麼說,眼前的就是真跡了?”
其餘人也都望向焦老,王老說出了他們心中的疑問。
焦老笑著說道:
“著什麼急啊,《砥柱銘》的確有很多本,但笨想也不會都流傳到現在,據我所知明理、暗裏能有六七本左右,絕對不多。”
大家知道焦老說的有理,都點頭讚同。
焦老接著說道:
“這本《砥柱銘》與我所知版本皆不同,且差異較大。”見吳老臉色一百,又說道:
“但我卻更看真”
旁邊的吳老仿佛做過山車似的,臉色一陣白一陣紅的,現在聽焦老說此物為真,激動地身子都有些顫抖了。他是真怕這東西是假的,打眼倒無所謂,但大半家底花了進去,要是打了水漂,可真有點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