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正因為這樣,這些拒絕、忽視和否定會讓你停止向外求,就是不做要求了,也不做表達了,這樣你覺得自己就不會受到傷害了,所以慢慢的你的情感表達就變得內斂,甚至是不去表達了沒有表達在你這裏就等於你不會再受到忽視,也沒有傷害。”每每投來了她仿佛可以感同身受的表情,耐心解釋道。
“可這對我的工作是有益的呀,我不懂,始終不懂她為什麼不同意,甚至還有言語上的抨擊。”林恩想知道她媽媽的問題出在哪裏。
“這個有他們對上一輩教育方式的繼承,也有自身的見識和意識受限,當然這也和她的經曆有關。可能在她的經曆中,她認為這個錢留在她的兜裏和花出去學一個她看不見的東西相比,前者更讓她有安全感。”每每分析道。
每每這最後一句話說完,林恩一下就明白過來了。父親沒能給母親安全感但是金錢可以,金錢能帶給母親的安全感甚至比林恩更甚。林恩回想起母親的一些生活細節,她好像確實更重視金錢——這是她的“結”。
“來,我們可以做一個訓練,試著突破你的情感表達障礙,這也有助於你突破你對於親密關係的恐懼。”每每找到了合適的解決方案,她向林恩建議道。
“嗯。”林恩早就對此有所期待。
“首先,請閉上雙眼,放空自己的大腦,然後想象腦海中出現一個空白的屏幕。現在把你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這個屏幕上,它代表著你的內心,你現在要關注它,關注你的內心。
接下來,你問問自己有什麼感覺?
仔細關注你的內在活動,注意可能會有跳入腦子裏的雜念,抹去雜念,就隻將注意力集中在現在我有什麼感覺這個問題上。”
每每能看到林恩輕微撲朔的眼睫,知道她已經進入了狀態。
“好,試著辨識自己的感覺,並用文字描述它,你可能會有多重感覺出現。”
……每每又給了林恩一些思考和體會的時間。
“你有什麼感覺現在?”每每看著林恩緊閉的雙眸,睫毛在不住地顫抖,神情裏透著緊張。
她始終能夠讀出她的微表情,無論是在談話、放鬆訓練和催眠的過程中還是現在。林恩在她麵前不曾掩飾過自己的情緒表達。
“我很害怕,我會緊張,我忍不住顫抖。”林恩的語氣裏也透著這些情緒。
印證!
“別怕孩子,先不要回避這種情緒,你想想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每每引導道。
“是……是對未知的恐懼……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心裏……充滿了不確定性。”林恩強忍著恐懼感,顫抖著說道。
“好了,睜開眼吧。”每每有些心疼。
“怎麼會這樣。”林恩對上每每的眼睛,有些不可思議道。
“嗯,這就是你當下的內心感受,最真實、立體的。”
“對,我能感受到自己因為害怕而不住地顫抖,會想逃避這種感覺。”林恩比劃著手勢來加強她對這種感覺的表述。
“嗯,你的內心同時把應對方案都給到你了。”每每言道。
“這太神奇了。”林恩驚歎。
“所以,當我們識別和命名自己的感覺後,學著接受並信任自己的感覺,因為這就是當下最真實的反應和感受,然後表達出這種感受。
就像剛剛,我恐懼因此我要停止這種感覺,是每每你創造的空間帶給了我這樣的感受,每每你快引導我停下來!你反饋給我我才知道,這是一段完整的情感表達。真實感受並反饋感受,這樣你就可以慢慢學習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你害怕,你想停下來要表達給對方聽,愛也是一樣的。要分享你最真實的感受給對方,告訴他你能感覺得到他的愛意,他施予你的情感你同樣也想施予他,這樣才有情感回路的建立。有回應,才有互動,才有關係的進一步加強,這也會強化你在這段關係裏的安全感。
林恩……”每每在最後輕喚了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