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問題,“你的母親不是不關心你,隻是,在你們這個全新的家庭組合裏,你的母親隻有對對方的孩子更好,才能讓你母親在這個全新的家庭組合裏過得更好。她的這種做法是選擇犧牲你的一種委曲求全,這在你母親那裏也是無奈之舉,而你母親之所以能選擇犧牲你也是因為你們之前的經曆和你們母子連心,你不會因為她的這種做法而苛責她,她是在選擇讓她自己損失最小的選擇,而你就是她可以‘犧牲’的、但又不會離她而去的選擇。”每每的回答又不出林恩所料。
關於第三個問題,“你知道《蜘蛛與佛祖》的故事嗎?”每每問林恩。
“我知道,往事不可追,一切向前看。”林恩說出了故事所揭示的寓意。
“是的,活在痛苦的過去實則是在懲罰自己,你的母親也知道虧欠於你,她一定會在今後的生活裏,從其他方麵盡力彌補你,這是她的往事不可追,而你的往事不可追就是要接受未來生活中她對你的彌補。”
如果奇遇有劇本,每每此時仿佛就是在照本宣科。
原來奇遇中發生的這件事(十次談話內容)在每每這裏是不可以改變的了?!可為什麼在催眠的過程中她可以有種超脫而出的、一眼萬年(知道前因後果)的感覺呢?她想不明白。
談話環節結束,每每照例讓林恩去了趟洗手間。走出洗手間的林恩聞到了陣陣檀香味。回到房間的林恩發現每每燃起了一支檀香。檀香的氣味可以安撫焦慮緊張的神經,具有鎮靜的作用。
每每問林恩:“是否這個氣味會讓你感到不適?”
“不會,這個味道讓人感覺很平靜,仿佛呼吸都變慢、變長了。”
“那就好!這樣我們以後在放鬆環節就都燃一支香。”每每說道。
一切照舊,林恩閉眼躺平,海浪聲陣陣湧向林恩的耳朵,仿佛包圍了她的全身。
林恩按照每每的語言提示,運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地吸氣、吐氣,專心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從緊繃的狀態被調整至放鬆了的狀態……
每每依舊讓林恩從掌心和腳心處“吸入”大量的陽光,這陽光迅速運行至林恩的全身,讓林恩感覺很溫暖、很溫暖,溫暖得像小時候媽媽的懷抱。陽光裹挾著巨大的能量,它讓林恩“眼前”的世界變成了橘紅色,林恩隱隱地“看到”自己的眉間似乎有一尊坐佛……
這種調整和“視界”讓林恩的身體變得輕盈而又充滿力量,每每的一句“振臂飛翔”就能輕而易舉地讓林恩進入翱翔天際的狀態。
一樣的場景構建,一樣的專注體驗。飛鳥在飛過分開的大陸的時候是很平和的,林恩覺得自己已經接受了這段過往給自己造成的傷害。她在每每的引導下從飛鳥又變成了人形,變成她自己,她又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車……
直到,林恩乘坐的公交車靠站停車又發車向前以及每每引導林恩在她自己家所在的那一站下車。停車、開門,林恩走下公交車……
林恩的體態和表情應該是告訴了每每,她似乎又看到了什麼,而這些所見並非每每所構建的。
“你的麵前有什麼?你現在看到了什麼?”每每問林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