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愛自己是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1 / 2)

“我更傾向於這兩種理論都是反應出了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我不敢相信愛情是因為我父母的婚姻並不完美,我有被拋棄、我感到孤獨無援是因為我的母親做出了相應的行為導致的。我們確實無法回避這是事情的起因,是起點,但是,我們是活在當下啊,我們已經跳脫出原生家庭獨立生活了,我們再怎麼向前去質問、去苛責、去抱怨都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事實。所以,我們當務之急最應該考慮的是我能主動控製的我的未來,也就是我要成為怎樣的人,度過怎樣的人生。這是我們完完全全可以翻身做主人、掌控自己人生的機會,我們難道不應該獲得更多的快樂去擠走內心的憂傷嗎?

林恩,愛自己是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回憶悲傷。世間萬物都有裂痕,但那也是光能照進來的地方。陽光進來了,人也就有了亮度、有了溫暖了,這樣別人才會看見你,你才會照亮別人,吸引愛你的人走近你。”每每開解她道。

“我看著120車裏那熟悉的內飾,情緒就無法抑製了。我覺得悲傷、憤怒好像總有一個觸發點,這個點是自己不可控的。還有我覺得自己不想要小孩兒的原因可能也多少與這個觸發點有關,就是我一看到醫院就會想到那裏是生離死別的場所,我特別懼怕去醫院。再就是我那天想讓我朋友帶給我媽媽的那一句話,我想告訴我媽媽,‘如果有來世的話,換我來做媽媽’,我想用行動來告訴她我想要怎樣一個媽媽。”林恩哽咽著說道。

“你在120車內的這個情況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表現,很多的醫護工作者都有這種情況,還有在經曆重大自然災害後活下來的人們,經曆過戰爭的軍人等也有這種情況。

針對創傷後應激障礙有幾種應對方法:一是要建立正確的認知,你要知道你媽媽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你的原因導致的,你不應該承擔這其中的責任;二是重現創傷發生的情況,讓你正視創傷,直麵內心的恐懼,也就是接受你的情緒,直麵事件已經發生也無可挽回的結果;三是我們一直在做的放鬆訓練,通過訓練去緩釋焦慮和恐懼的情緒,進而調節身體和心理的反應。

當然,我其實並不讚成第二種方法,也不是說你能進到產房裏了就是直麵恐懼了。生不生孩子還是一種人生選擇吧,就像我前麵說的,不要歸因,隻要選擇你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你和未來的他想不想有個屬於自己的寶寶,有沒有寶寶你的人生也都是完整的。法律規定在生育權上女性享有最終決定權,任何男性都不能強迫女性生育,任何法律也不能硬性規定女性應該尊重男性的生育權而違背自己的意願。你隻是需要找一個擁有共同生活願景的人生活就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再來說說觸發點的問題。普魯斯特在他的《追憶似水年華》裏,在談到回憶往事時說道:‘我們每個人想方設法去記憶,但其實總是在枉費心機,我們絞盡腦汁也無濟於事,往事是藏在腦海之外,非我們的智力所能達到的,它在某種我們意想不到的事物中,藏匿在此物帶給我們感覺之中。那些能給予我們強烈回憶的一個點,讓我們的大腦能快速提取回憶,從而想起某事具體的細節,發生的時間、地點、前因後果、起承轉合’。這個點可能是一個場景、一種氣味、一個聲音等等,這是我們無法控製的,我們隻能接受記憶閃回時帶給我們的一切,我們無法遺忘,因為遺忘本身也是一種應激障礙的表現,試圖遺忘本身也是一種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