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竿軍(2 / 2)

和進軍營就習大刀之術的西北軍不同,128師的兵最喜就地取材的竹竿,將其削成有半米長的尖頭,長度近兩米的尖刺竹竿或許不應該稱之為竹刀而應該叫做竹矛。

而這一武器卻是和北方那支部隊喜歡在戰場上背著的紅纓槍異曲同工,於長度方麵完勝日軍的三八大蓋。

別看日軍的拚刺術號稱天下無雙,那是建立在對手體能和長槍長度不如他們的情況下,若是遇到技巧不輸他們並且長槍還要更長的,他們不倒黴才叫見了鬼。

麵對手持紅纓槍穿著灰色軍服的那支軍隊,日本人引以為傲的白刃戰十戰八輸,在這裏,卻是三戰三敗。

但這,絕不是‘竿軍’能屢屢夜襲成功的主要原因。

支持他們夜襲戰從未敗過的真正原因,是他們不怕死的精神。

那個時代,各軍中都會有軍官督戰,一旦有士兵後退,就地軍法從事。這一點,連67軍和43軍都不會例外,鬆江作戰中,死在督戰隊機槍和手槍下的官兵絕不少於百人。

然而,竿軍中沒有這個編製,他們從不需要督戰,甚至連所謂的戰前動員都省略了。

各部長官隻要吆喝一聲:“兄弟們,頂上去!不要丟我們鳳凰人的臉!”竿軍士兵便會不要命地衝鋒,直至最後一個人。

這句話比任何慷慨陳詞都有用,也沒有比這更單純的作戰動機。

古時,竿軍出征的時候,右耳朵一般會戴一隻大的耳環,並在耳環上刻有自己的名字。這並不是為了好看,而是希望自己戰死後能有人認領,落葉歸根。

當清理戰場時,隻要見到右耳戴有大耳環的,那一定就是湘西的竿子兵。然後根據耳環上的姓名籍貫,把遺骸運送回湘西入土為安。

如果沒法將遺骸運送回家鄉,那就將耳環帶回去。

家裏人一見到耳環,就明白他已戰死沙場回不來了。然後便把耳環供奉在神龕上,表示他已經回來。

現在,他們又重新戴上了耳環,在上麵銘刻上姓名和籍貫。

馬革裹屍,成了竿軍子弟最榮耀的一件事。

不是這樣的一支軍隊,又如何能在曾經的那個時空中,以一步兵師之力擋住第18師團近3萬人的狂攻?在唐刀看來,那一戰,比鬆江三萬對十萬之戰更具地獄模式。

但奇跡的是,他們做到了。

而他們的作戰方式,就像此時的第十八師團戰報上寫的一樣,白天硬頂,盡量少的丟失陣地,到了晚上,再組織敢死隊赤膊上陣奪過來。

也不是說日軍就是豆腐渣,遇到夜襲立馬懵,他們也曾是試圖證明自己不弱過。

但悲劇的是,白刃戰他們真的不是這支‘竿子’軍的對手,更痛苦的是,這裏是真正的江南水鄉。

嘉善,比鬆江的水還多。

中日兩軍,全都是在泥巴地裏作戰。

中國人,穿的是可憐巴巴的草鞋,日本人穿的是可以踏碎山河的杠杠牛皮鞋。

若是大馬路上,牛皮靴自然完勝草鞋。

可若是在泥巴地裏,傻子也知道沾滿了泥巴的皮靴會是怎樣糟心的一種體驗。

中國的大地母親和日本人自己給日本步兵挖了一個大坑。

這還不算,因為這個時空多了一隻穿越而來的小蝴蝶。

唐刀又給夜襲戰添了一把火。

鬆江指揮部抵達嘉善後,經向淞滬戰區司令部請示,聯合128師成立嘉善指揮部,吳中將依舊任總指揮,郭中將和128師師長顧中將擔任副總指揮。

67軍為白天防禦作戰的主力,128師全軍則縮在後方可防重炮的屯兵工事裏養精蓄銳。

晚間,則擔任夜襲主力。

說白了,一個負責白天,一個負責晚上,輪班戰。

日軍第十八師團.

八嘎!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打法。要不,你跑,我不追了,行不行?

嘉善國防線攻防戰第四日,竿子軍的夜襲隊又來了。

中國人用行動告訴日本人,這真的不行。

有穀壽夫這個倒黴蛋的前車之鑒,依舊親赴一線督戰的牛島貞雄心中的苦悶也可想而知了。

不過,讓牛島貞雄偶爾還能苦中作樂笑一笑的理由,不是白天又朝前推進了多少米。

而是,比他牛島貞雄更苦哈哈的人,還有

有人比自己更倒黴,是很多人堅持活在苦難中的理由之一。

。。。。。。。。。。。

PS:不是風月不努力啊!實在是放假特麼竟然比上班還忙,從昨天中午到今天晚上,初中、高中、大學歸家同學的飯局就沒停過,風月又不擅飲酒,三杯啤酒下肚就暈乎,這一章還是中午堅持不喝酒下午抽空寫的,馬上又要參加第四場,隻能就這一章了,算是過節請個假吧!以後的幾天一定正常更新,大家原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