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黎城被攻克已經基本成為定局!
唯一有變數的,還得是位於城中的輜重倉庫以及殲滅日軍數量。
為了保證攻破日軍城牆區域防禦陣地並減少傷亡,唐刀可是采用了圍二擾一厥一的新打法,就是西城方向隻是佯攻,北城方向則是純粹放掉,若日軍想逃,那就隻能先放他逃。
唐刀不會為了殲滅足夠多的日軍而讓自己弟兄傷亡增加,他現在已經脫離了完全看殲敵數目來確定這場戰鬥是大勝還是小勝的階段,說白了,這個時期的唐刀更看重自己的戰術目標有沒有順利完成。
就像這場攻克黎城之戰,勝利與否,其實全取決於神頭嶺方向是否能大量殺傷日軍援兵以及能否最大限度的獲得日軍囤積的輜重。
雖然連內線都無法知道日軍究竟囤積了多少物資,對於唐刀來說有點像開盲盒,但唐刀相信,一個企圖攻擊臨汾的日軍步兵師團,絕不會太小氣。
如果這兩個戰術目標都無法實現,哪怕四行團全殲了守城的這個日軍步兵大隊,那今日這一戰也是失敗的。
崎良中玉:那我這個堂堂大日本帝國陸軍中佐呢!啥都不是了唄!
那還真是,日本陸軍大佐的腦袋,唐刀都摘過兩顆,甚至還擊殺過穀獸夫這種級數的,中佐算個球啊!
或許不光唐刀這麼想,連他的麾下都是這麼想的,攻入王氏大宅的黑子等人搜索了一陣,都沒找到軍銜在大尉以上的日軍軍官屍體,也沒太放在心上。
如今他們的戰功,已經不是靠宰日軍高級軍官來證明了,完成戰術目標才是。
再說了,隻要黎城攻下,哪怕那貨躲地下室,挖地三尺也能把他給揪出來,不急這一會兒。
唐刀和四行團,在戰爭中都在不斷成長!
崎良中玉:那我走?
崎良中玉還真這麼做了。
哪怕他知道中國人的兵法,所謂圍三厥一,那個一,真當那麼好跑的?逃離了城市,失去了陣地,在山野中埋伏著的中國軍隊或許能更輕易的射殺沒有陣地保護的步兵。
但,就算是很清楚飲鴆止渴,日本陸軍中佐也得做,橫豎都是死,他咋說得為自己的小命搏一搏,萬一,活了呢!
所以,這也是日軍各防禦陣地打得熱火朝天,卻得不到任何指揮和支援的真正原因。
在發現自己去找援兵的通信參謀們都沒返回後,崎良中玉這位日軍最高指揮官竟然提前預料到今天這一戰已經不可挽回,立刻果斷做出決定,帶著熟悉地形的王氏父子三人摸黑向北城方向跑。
你別說,這條路倒還是讓他走對了,特種兵們不是在西城方向,就是在東南兩城阻擊,北城區屬於最安全的區域。
抵達北城區終於和自己麾下彙合的崎良中玉做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定,暫且不管城內數量高達千人的屬下,命令北城區毫無戰損的兩個步兵小隊立刻開路!
通俗點講:咱們一起跑路,你們負責打前站!
這個猝不及防的騷操作,別說他的對手四行團沒想到,就連日本人自己也是懵逼的。
要知道,那會兒城牆戰事都還處於膠著狀態,中國人也沒有說必勝,這位堂堂大日本帝國陸軍中佐咋就能那麼準確的預計到黎城必將失陷?
更牛逼的是,他也沒對麾下任何部隊發出撤退訊息,就是自個兒帶人開了城門先跑。
這種操作,別說在日本人軍中,就是那些皇協軍,因為森嚴軍令,也是極少出現的。
但崎良中玉偏偏就這麼幹了,而且還很有理有據的告訴一臉懵逼的日軍大尉中隊長:老子這一招叫‘金蟬脫殼’,等中國人費盡力氣攻進城,卻發現俺們第六步兵大隊的真正大腦早已離開,他們什麼也得不到。不僅如此,等到潞城、涉城兩方向的援軍抵達,他們剛剛攻下的城池則會成為他們的墓地,帝國大軍會用炮火將該死的中國人和他們的小城全部埋葬!
怎麼說呢?邏輯還挺對得上,隻要主將還在,第六步兵大隊就算戰損再如何嚴重,戰後也能重建!日軍中向來有犧牲小兵保護軍官的傳統。
更何況,某中佐說了,尚在城中的少佐副大隊長如果玉碎戰死,那位置可是空出來了。
空出來的位置,可不是留給死人的,那必須隻有活人才能上,心思一下被打開的日軍大尉那還遲疑個DER!
他們這不叫倉皇而逃,而叫戰略轉移,這會兒輸了不要緊,隻要會搖人,最後勝利就行,所有的醜陋都會被勝利所掩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