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如火如荼!(求月票了!)(3 / 3)

四行團雖然需要兵力,但貴精而不貴多,寧願許多位置空缺著,也絕不能濫竽充數,這是基本原則。

而軍訓處這段時間也沒閑著,以老韓大叔為主任的軍訓處組織了全軍在職官兵拚刺術、射術、400米障礙跑三大基礎技戰術訓練。

全軍無論是戰鬥部隊還是輔助部隊,包括炮兵在內,每天都要用半天時間組織這三大基礎技戰術訓練。

拚刺術就是按照老韓大叔在八極拳和六合槍的基礎上吸取日軍拚刺術精華編製的‘破寇六槍’進行訓練,攔、拿、紮、崩、挑、撥六招包含了刺殺、格擋兩大要義。

做為拚刺術高手,雷雄曾拿著木槍親自和老韓大叔對陣,力拚十招下來,身上被戳了三個白點,那意味著在真實的戰場上,他早已經被戳了個透明窟窿,根本沒機會撐到十招。

當然了,也許依照雷雄的悍勇,在自己被刺中的當口,會選擇兩敗俱傷的打法,已經年老的老韓大叔未必就能全身而退,但這依然證明了老韓大叔結合拳術開發的拚刺術的厲害。

用唐刀對其的評價:此槍術,有虛實,有奇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力大;不動如山,動如雷震!

至少,從招式上,超越了日軍那種特別依靠勢和力,而且招式煩瑣的拚刺術。

唐刀下令,全團所有官兵,從新兵到老兵,從尉官到他這個團座長官,都得練習這種拚刺術。

和日軍展現武勇不一樣,在唐刀看來,這是四行團最後搏命的手段,也是擊潰敵寇信心的最後手段。

別以為熱兵器時代刺刀就沒用了,在未來數十年後的西南大戰中,中國軍人同樣用三棱軍刺在熱帶叢林中狠狠教訓了西南猴子兵們,讓他們其後數十年再不敢踏過國境線一步。

不說遠的,就說最近的,未來的石牌保衛戰,數千中國官兵和數千日寇就在那座連綿起伏的小山丘上,完成一場二次世界大戰規模最大的白刃戰之後,日寇自此對進犯山城再無決勝之心。

刺刀戳進心髒噴湧出的鮮血,停留於耳畔的撕心裂肺慘嚎,遠比百米外用槍彈擊倒更具感染力。

火炮和重機槍或許無法摧毀敵寇的意誌,那,就用軍刺,讓他們溫熱的血在空氣中盡情噴灑。

除了每天雷打不動的一小時全新拚刺術訓練,還有一小時的射術訓練,四行團軍需處每天為此提供超過6萬發子彈,心疼的莊大主任極為罕見的召集各營負責訓練的主官,大發雷霆之餘竟然哀求各主官給軍需處一條活路。

照這樣的訓練量下去,用不了20天,四行團彈藥儲存量將會下降到一個令他睡不著覺的數字。

可各營負責訓練的副營長們也同樣無奈,射術訓練不像拚刺術,拿木槍和藤甲即可,幾乎沒有大的耗費,那是需要真槍實彈喂出來的。

一名步兵一天射20發子彈,一名輕機槍兵一天50發子彈,一名擲彈筒兵每天實彈5發,已經是他們的底線了。

“我炮兵班一天五發實彈,也是極限!”龐大海硬著頭皮的回複,讓莊大主任心絞痛都差點兒快犯了。

你們特麼當我能自己生子彈炮彈呢?要是能自己生,莊大主任覺得自己絕壁願意天天躺生產線上。

軍工廠目前的工作重心可不是在造子彈上,他們還得忙著打造將近8000柄軍刺,以及研發唐團座所設計的新式手槍。

那可不是說設計圖搞好,照著圖就能做出來的,那同樣得將各個零件打造成型再將其組裝好再進行千百次的實彈試驗,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幸好,唐團座給了頭都快禿了的莊大主任一個定心丸。

唐刀將要趁著這個空閑時間去臨汾走一趟,將那批黃金兌換成大洋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還要將這批大洋變成物資。

子彈、炮彈這些軍用物資在其他地方無比緊俏,但這些對於曾經擁有過一個亞洲都排名靠前的軍工廠的山西老漢來說,真不是太大的難題。

不然的話,你以為人家拉出十個炮兵團和板垣四郎四個炮兵聯隊硬幹半個月是吹出來的?

。。。。。。。。。。。。。

PS:昨天因為參加同事父親的白事酒宴,口罩時人少,總共就一大桌,風月完全逃不脫人情世故的勸酒,風月本就酒量淺,三杯紅酒下肚,就醉的人事不省,一直昏睡到晚上。最要命的是,今天一看後台,12月31日更新的還特麼的被屏蔽了,也不知道是為個啥。

也看了後台大家大量吐槽的那三章水,風月本意可不是為了水,是為了讓大家清楚未來四行團的編製以及各名軍官的位置,也是第一次寫得如此清楚吧!以後不會了,還是以故事情節為主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