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主動權在敵?(2 / 3)

腎上腺素可以當止疼藥用可以緩解士兵痛苦,但另一方麵也有致命弱點,士兵渾然不知的情況下會導致失血過多,所以有經驗的士兵會躲過一輪攻擊後檢查自己有沒有創口而不是隻靠痛感。

“呸,狗日的炸得還真準,炸得老子一嘴泥。”土豆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讓老算盤的一顆心暫且先放下,轉而將目光轉向自己身上,確認自己沒有受傷。

一直保持著沉默的楊必成那邊他沒問,也沒必要問。

楊必成早已今非昔比,隻要他開槍,小鬼子的擲彈筒手就必死。

步兵班裏的精準射手,就是四行團專門培養出來對付日軍擲彈筒手和輕機槍手等重要目標的。

他們就像是躲在黑暗裏的獵手,收割的永遠是價值最大的獵物。

這不是唐刀的目光有多超前,而是所有中國軍隊被現實逼迫出來的必然產物。也不僅僅是四行團獨有,就算昔日彈藥極度短缺的八十集團軍,也會不惜耗費彈藥培養神射手,以減少擲彈筒對己方的傷害。

唯一的區別是,四行團對精準射手的培養不管是耗費還是訓練手段,都近乎變態。

非戰時訓練狀態下,一名擔任步兵班內精準射手的士官,每天射擊的實彈超過100發。

而且要求是,沒有瞄準鏡的狀態下,八環命中率百分之八十,射程超過250米,有瞄準鏡的狀態下,九環命中率超百分之八十,射程超過300米。

脫掉軍服,肩窩和肘部厚厚的繭子,就是四行團精準射手群們最顯著的標誌。

楊必成,在受了重大刺激去除掉膽小怯懦的天生短板後,簡直是天賦型軍人。

無論神經反應還是對目標物的捕捉以及射擊天賦,在四行團內都是一流之選。

而讓老算盤鼓足所有勇氣對一個步兵小隊發動攻擊的最大依仗,不是地形和工事,就因為楊必成存在。

楊必成雖還沒達到牛二那種500米外狙殺目標的水準,但也有380米外成功狙殺日軍兩名擲彈筒手的戰績。當初衛東來要人,李九斤可是萬般不情願,最終還是想著鋼鐵連老鼠山那一戰的慘烈才同意的。

重新將目光投向戰場的老算盤咧著嘴笑了,怪不得日軍擲彈筒手跟死了娘一樣發瘋似的朝他打出了足足五發榴彈。

他射擊方向的16名日軍雖然每人相隔超過2米,謹慎的保持行進速度的同時還依托著天然的石頭等物體盡可能躲避著來自山頭的攻擊,但,120米的距離,完全進入射程的MP28衝鋒槍三秒鍾之內傾瀉出32發子彈的掃射所造成的殺傷,堪比一挺重機槍。

至少有四個日軍被9毫米米魯格彈給擊中,確切的說,是被四行團兵工廠經過改造的製式魯格彈擊中,雖然都是9毫米製式,但在唐團座提議下改造過的9毫米衝鋒槍子彈的威力卻是遠高於原來配發的子彈。

由小何老師主導的兵工廠,在進入五月後,借助著唐團座從臨汾帶回來的那批機械和材料,就全力開幹生產唐團座要求的幾種子彈,其中就包括9毫米製式的衝鋒槍子彈。

稍微不同於子彈容易扭曲變形的達姆彈,這種裝填藥量不多但足以保證140米彈道平直的9毫米子彈的前部是中空的,雖然對堅硬工事的穿透力變差了,但若是打中了人,那可就可怕了。

前部的中空會導致彈頭遭遇阻擋之後就會擴張,使傷口比彈頭麵積大數倍,而且多會卡在體內,造成組織更大範圍破壞及出血,即使沒打中要害“不死也要半條命”。

最要命的是,這種子彈還是衝鋒槍子彈,隻要不幸的挨了槍子,往往可不是一發就能完事的。

倒下的日軍可能都沒有被命中要害,他們都還在草叢中翻滾,但在老算盤看來,他們已經算是死了,大量的失血會在五分鍾內帶走他們的生命。

或者說,不用五分鍾,巨大的創口就是疼,也能活活疼死他們。

日軍凶猛而殘忍,沒有人停下腳步去管已經是必死的四名傷兵,在己方已經發言的擲彈筒的掩護下堅決的繼續攻擊。

可能是覺得在中國人第一輪攻擊中,己方死傷六人太過慘重,在重新確立的指揮官的命令下,後方負責掩護的日軍步兵又竄出五人,基本彌補了剛才的損失,參與攻擊的日軍步兵重新高達23人。

當然了,那也意味著日軍除了後方負責掩護的6名機槍手和6個擲彈筒手以外,基本再無步兵,他們基本是傾巢而出,連兩個一直守在山下文擔架旁邊的步兵都參與了攻擊。

那名被迫帶路的中國老人則被日軍用槍逼著藏到了機槍射手前的一塊石頭後麵,包括他那頭小野豬。

從這一點看出,日軍還是對衝出這片穀底抱有極大希望的,他們需要一個活著的向導。

要是真的絕望了,以日軍的凶殘本性,不光老人會死,就連中國野豬也沒法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