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他可不管什麼日本人會懷疑為何有大量德製武器流入戰場了,隻要公司能賺錢,帝國能收到稅,誰管他日本人怎麼想。
甚至,因為金錢那迷人的味道,他已經開始用日本人的蛋黃來誘惑唐刀了。
真,徹底黑化的藍眼睛啊!
“貴公司的MG34機槍是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通用機槍,但”唐刀微微一笑。“但它很快就會被後來者取代的。”
唐刀當然知道,隻用再過三年,號稱‘希特勒電鋸’的MG42就會橫空出世,並且因為實戰中展現出的巨大威力,最終徹底取代了MG34在日耳曼帝國陸軍中的主導地位。
但他為何還要花費重金采購如此多的MG34,那是因為MG42優秀是優秀,而且製造成本也遠比MG34便宜,可其射速實在是太誇張了,平均射速達1200發每分,最高射速甚至有1500發每分的記錄。
這導致其500發就得換一根備用槍管不說,海量的彈藥消耗不僅是敵人的噩夢亦是後勤保障人員的噩夢。
就連後勤保障已經進入機械化運輸的日耳曼帝國陸軍,一個步兵班士兵為保障MG42輕機槍型的火力,每名步兵都得幫助機槍手攜帶200發子彈,否則,隻需要MG42全速開火兩分鍾,彈藥就得消耗殆盡。
相對於這點,射速最高同樣能達到1000發每分的MG34因為可以選擇點射和連射,彈藥消耗要低得多,更適合此時中國戰場上的實際。
150挺MG34已經足以滿足四行團目前三個步兵營的戰鬥所用了,況且,有了鋼材和機床以及設計圖紙,四行團不會自己造嗎?
唐刀是使盡了招數誘惑這個老外,但絕不是冤大頭,那些白銀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那是平津人民的財富。
“這不可能,至少近五年內,不會再有比MG34更優秀的通用機槍。”樓德華很不服氣的駁斥。
唐刀嘴角微挑,他知道,日耳曼人的傲慢他又來了,那款無比優秀的機槍正是在他們的傲慢中艱難的誕生,並最終在戰場上把同樣傲慢的米國牛仔差點兒打哭。
MG34確實優秀,樓德華有為其驕傲的理由,尤其是做為世界上第一款通用機槍。
所謂通用機槍,就是架上兩腳架是輕機槍,架上三腳架是重機槍,給它一個高射機槍架,就是高射機槍。
這也是日耳曼帝國壓力重重之下的產物。因為一戰戰敗,根據凡爾賽條約,戰敗的日耳曼帝國不可以製造重機槍,但日耳曼民族的特性注定他們從來都不會甘於失敗。
戰爭剛結束,各項科研就啟動了,隻不過因為是戰敗國,明著去違背凡爾賽條約,一定會受到西方盟國的嚴厲處罰,於是,精明的日耳曼人玩起了迂回戰術。
槍還是那把槍,但槍架一換,就可以由輕機槍向重機槍切換。要知道,該槍不僅射速極高,而且裝備兩腳槍架時有效射程就可達到800米,換成重機槍專用三腳架,有效射程則高達1000米,碗口粗的大樹在其掃射下都能被生生擊斷,完全達到了單管槍的巔峰。
或許,唯一製約該槍的缺陷就是其結構複雜,需要耗費大量的工時和材料,每把槍需要用到49公斤的鋼鐵以鑽削等方式才能造出重12公斤的MG34,一旦遇到戰時,很難大規模向前線提供產品。
但這一切,都隨著一個金屬衝壓工程師的橫空出世而發生改變,金屬衝壓工藝將徹底取代了鑽削這種落後工藝,MG42通用機槍也在戰爭開啟的一年後登上曆史舞台,甚至直到數十年後各地戰場依然還活躍著這杆二戰老槍的身影。
“我們中國有句俗話,江山代有才人出!武器裝備也是一樣,樓德華先生你說的有些絕對了。”唐刀笑道。“對了,我向您打聽一個人,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他的名字。”
“誰?”樓德華一愣。
“格魯諾夫博士!貴國一名金屬衝壓工藝專家,我在貴國學習時曾有幸和他見過一次,對他的人品和學識一直很欽佩。”唐刀說道。
唐刀所說的自然是瞎基霸扯,但在戰爭還沒開始的前十年,因為中國和日耳曼帝國合作頗多,無論商業合作還是留學科研,去日耳曼帝國的國人不在少數,唐刀做為其中一員也並算不上稀奇。
何況,他相信樓德華也沒必要專門為此去特意查查他去沒去過的這種履曆,就算查了,誰還沒有自己的秘密呢?
“怪不得唐刀上校你對我國情況如此熟悉,原來,你竟然還在我國學習過,你看,我向往你們東方文化,而你卻去學習我們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這屬於是互補,怪不得你我能一見如故。”一聽唐刀如此說,樓德華那雙藍眼睛更是放光,和唐刀更是多了幾分親近感。
隻是,這不是唐刀想要的答案。
唐刀隻想知道這位認不認識那位還未進入日耳曼各大軍火製造公司視野的天才,如果記憶沒出錯的話,唐刀記得提出用金屬衝壓工藝造槍械的大博士這會兒還屬於失意狀態,幾乎沒人認可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