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瞬間,黃雲就膨脹至方圓十幾米的範圍,根本沒給人反應的時間。
所有的日軍士兵眼珠子瞬間瞪圓。
他們,看到了什麼?
自然,黃雲也不是什麼黃雲。
那隻是數量多得令人數不清的,長著翅膀的,而且是急速閃動著翅膀發出令人心悸嗡嗡聲的昆蟲類生物。
隻呆愣了0.1秒,所有在山坡上看清楚黃雲真麵目的人集體抱頭鼠竄。
蟑螂或許可以讓女人為之尖叫,但跟蟑螂個頭大小的蜜蜂呢?
恐怕,男人看見會比遇見蟑螂的女人跑的還要快。
映入日軍步兵們眼簾的那種‘蜜蜂’,或者壓根不應該和蜜蜂這個名詞有什麼聯係。
其單體個頭足有成人大拇指粗細,通體赤黃帶著黑色斑紋,和東北虎那斑斕的毛皮倒有幾分相似,如果非要將他們說成蜜蜂,那也應該是蜜蜂中的老虎。
有見識,會歸納。如果位於山坡上的濃眉大眼男知道日本人會如此想,一定會豎起大拇指用這樣的總結來誇獎他們。
沒錯,把日本人差點兒嚇出屎的這種蜂,在夜月寨這方圓百裏的山區,有個響亮的名字——老虎蜂。
光聽老虎蜂這個名字,就已經讓人脊背發涼,但它們的另一個名字,才是讓人蛋蛋都發顫的存在。
殺人蜂!
是的,這種不以采蜜為生、不住樹上也不住懸崖邊偏偏住在地麵、在地麵上構建蜂巢,單個體長度超過2.5厘米、科學解釋叫地窩峰的馬蜂,因為其可怕的殺傷力,被山民們賦予了這麼一個可怕的別稱。
這種喜歡把蜂巢建在地麵上地窩峰,光是聽它們的食物來援,任何生物都能瑟瑟發抖,它們是成群結隊的獵殺各類昆蟲甚至小型的鳥類為食。
是的,它們竟然是肉食性生物。
這種蜂不是說個頭大就讓人害怕,也不是說它們毒腺存毒多、蜇針粗壯有力不易脫落可以反複多次攻擊,這些都不是它們之所以被稱之為殺人蜂的理由。
殺人蜂最可怕的是一個地窩蜂蜂巢裏有高達數千隻兵蜂,而且它們性喜一起行動,尤其是報複心極強,一隻受到攻擊,往往就會傾巢而出,在數千隻地窩蜂的攻擊下,很少能有生物逃出它們的攻擊範圍。
而更牛叉的是,普通的蜂類在冬天氣溫低的時候一般都會抱團冬眠,但這種地窩峰,隻要溫度不低於零攝氏度,它們就還會出蜂巢覓食,簡直就是蜜蜂界的“特種蜂”!
而這些特種蜂的攻擊力有多厲害?濃眉大眼男就親眼看到一頭野豬因為覓食不小心踩爛了地窩蜂的蜂巢而被地窩蜂瘋狂追擊,最後被活活蜇死。
裹滿了鬆香和泥漿猶如披了套鎧甲連鳥銃的鐵砂都破不開的野豬皮就這樣被小小的尾針給破開了。
黑熊做為最愛吃蜜糖的動物之一,掏蜂巢抓蜜吃那是它們的最愛,厚實的毛皮普通蜜蜂根本紮不透,雖然地窩峰不釀蜜,但為了撫育後代蜂王漿還是有的。
可這裏的山民們從未聽說過有黑熊敢去掏地窩峰的蜂巢,連山林裏論單體戰力最強大的黑熊對地窩峰都敬而遠之,殺人蜂的威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整個山區唯一敢招惹它們的生物,恐怕隻有站在生物鏈最頂端的人類了。
殺人蜂雖然不擅於采蜜,但並不代表它們就完全遺忘了蜂類的本能,它們還是需要用蜂王漿來養育蜂王和幼蟲,也許是個頭兒的原因,它們采集的蜂蜜的品質,遠高於一般的小體型蜜蜂。不光甜,而且營養豐富。
夜月寨可是擁有著超過150年的采集地窩峰蜂蜜的曆史,那些幾乎是冒著生命采集回來的蜂王漿,要麼給體弱的幼童補身體,要麼為夜月寨賣到山外換回來寨民的生活物資,成為夜月寨很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那些鳥銃、步槍、子彈或許都有殺人蜂的貢獻。
而夜月寨之所以敢動這種可怕家夥的蜜,那是因為殺人蜂也有弱點,它們特別厭惡一種氣味兒,一種椿樹嫩芽的汁兒的氣味兒,嗅著這種味兒,它們別說是靠近了,它們會很快躲進蜂巢裏。
於是,在三年前龍英回歸夜月寨後,充分利用殺人蜂這一弱點,開展了‘人工養殖’殺人蜂、發展夜月寨采蜜事業的百年大計。
就龍英這頭腦和殺人蜂蜂王漿的高價值,如果不是遇上日本全麵入侵中國,整不好用不了六年,夜月寨就能走上靠養殖發家致富的路子。
當然了,現階段夜月寨的人工養殖理念其實還很原始,其實也就是將方圓數十裏能搜羅到的殺人蜂蜂巢都給搬到曬月穀這個扼守著夜月峰的要道上。
每隔上個幾百米放置一個蜂巢,而後每隔個三五個月,就派人來收割一次蜂蜜,既不破壞蜂巢內部循環,還能為寨子裏創收增產。
而這殺人蜂會不會因為占地盤互相殘殺導致蜂群劇減,這就不是龍英這個頭人重點考慮的問題了,反正搬來的二十幾個蜂巢過了三年後如今就剩下六七個。
至於說為什麼搬到這地方,有沒有將這些馬蜂做為防禦的目的,你覺得呢?
反正,這剩下的所有蜂巢全被人為的拋在山坡上。
先前拋的那一波樹葉包,石頭不是重點,重點是裏麵藏著的蜂王漿,要不然日軍步兵為啥覺得比蜂蜜還甜呢!那玩意兒放在未來可都是無上珍品,就小鬼子那一口都值老鼻子錢了。
讓濃眉大眼男如此大費周章,主要是以前他總是擔心殺人蜂“眼神”太好嗅覺靈敏,現在他卻生怕它們還不夠靈敏。
說了這麼久的殺人蜂,其實還不如現場遭遇將近兩萬隻殺人蜂的日軍步兵們的親身感受來得深刻。
七個蜂巢,可是小兩萬隻拇指大小的殺人蜂瘋狂的衝出蜂巢,靈敏的嗅覺讓它們嗅到了自己蜂後辛辛苦苦“拉”出來的營養品的味道。
但是,營養品,不在蜂巢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