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子?”原本因為身體虛弱中氣一直不是很足的老郭同誌聲調足足提升了50個分貝。
眼中也露出難以置信的目光。
如果不是對唐刀這個新認下的大侄子足夠了解,‘啥子’一定就是‘傻子’。
他43軍可是在馬回嶺鎮一帶配合薛月部的70軍剛和日寇第106師團血戰過一場,以3000傷亡換了日軍1800,雖戰績不錯但亦是屬於傷筋動骨。
若是按照唐刀的說法再戰九江,那他剛重新補充好的26師,可就又和淞滬大戰時差不多,基本就剩下點骨頭架子了。
說實話,華中會戰打到現在這個程度,也算是戎馬半生的老郭同誌其實已經明白,這一仗雖未必會像淞滬會戰那樣損人失地的大敗,但江城基本上是保不住了。
這一戰,日軍究竟有多重視?
中國戰區的情報顯示,日軍總共投入陸海軍35萬兵力,調動飛機500餘架,軍艦120餘艘,作戰經費32.5億日元。
進入8月,日軍大本營下達188號、參謀總長第250號命令:“攻占江城,把中國政府逐出中原!”,那位坐在皇位上的矮子更是旗幟鮮明的表示:“此次大戰所期待的是中國政府代表的政權降為地方政權!”
日軍可謂是已經全力以赴!
其實,確切的說,對於日本陸軍來說已經算是超負荷運載!直到戰後解密日本大本營陸軍部文件:“陸軍為華中會戰傾注了全力,沒有應變之餘力!”,當年日本本土僅留的一個近衛師團,也全軍待命隨時增援中國戰場上的華中會戰!
麵對日軍這種近乎把拳頭都輪冒煙了的拚命式戰法,哪怕中國聚集了近110萬陸軍和全國所有的海空軍,也難以獲得最後勝利。
當然了,那位還算理智,一方麵聚齊餘力和日軍作戰,另一方麵也提出個指導方針:“我軍此次作戰,將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進退為重,而在於自動地選擇有利的作戰地區,打成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之目的!”
中國軍事力量最高統帥難得的清醒了一回,接受了百裏校長和安岩那位提出的‘持久戰’戰略。
老郭有足夠堅定抗戰之心,可為人也屬於心思深沉活絡之人,淞滬會戰那會兒有一腔血勇敢拚至最後一兵一卒,這會兒見最高統帥都如此說了,不爭一城一地,殲滅敵人就算數,咱跑著打就行,何必頂著一個地方死扛硬打呢?
尤其是眼見江城必失,暫保實力,回西南川黔兩省借著山高林密和日軍再戰的心思更是占了上風。
那知道唐刀連想都不想,直接說了個和他思維完全相反的方向。
不過,短暫的驚訝過後,老郭同誌依舊極短時間穩定情緒,伸手拿起一根煙點上,深吸一口將目光投向唐刀:“為何?”
唐刀徑直走向地圖,將手指向馬回嶺鎮所在區域:“因為,106師團在這兒!”
“你可知道,106師團雖然是特設師團,但其老兵骨幹可都是從第六師團抽調的,戰鬥力並不比第14第18師團這樣的普通常設師團弱。”老郭同誌的目光幽然。
“馬回嶺鎮一戰,我第26師以3個步兵團共計7000餘人,對敵一個步兵聯隊又一個炮兵大隊,折損近一半,70軍和第4軍一部共3個步兵師近5萬人才堪堪抵擋住其主力!
現在,70軍和第4軍都退至廬山地區,而日軍除106師團外,尚有第9師團已經攻克瑞昌並向西南方向推進,薛長官部僅有2軍共6萬兵力,再加我這不足萬人,你覺得能擋得住?
不是所有的步兵團都能像你的四行團一樣,裝備的有山炮有重迫的!”
“另外,還要告訴你一件事,情報顯示,正在馬回嶺鎮休整的敵第106師團已經獲得6000兵員補充,第十一軍司令官崗村小次還從杭城調來第22師團所屬第52炮兵聯隊增配給106師團,該師團可供作戰的步兵高達15000人,配屬75毫米榴彈炮達60門以上,唐刀,你說怎麼打?”
“可以打!”唐刀仿佛沒有聽見老郭同誌滿臉肅然的對敵實力分析,依舊將目光盯在地圖上,很肯定的點點頭。
地圖上標有贛省和鄂省交界中國軍隊駐紮地,唐刀花了數秒鍾終於確定,即將爆發的這一戰雖然時間上稍微延遲了幾天,但雙方部署依舊還是一樣的。
那位以打硬仗聞名天下的薛司令官依舊‘固執’的擺出了‘反八字陣’,7個步兵軍的兵力都在瑞昌、廬山地區,而自己的第1兵團主力更是在瑞昌、武寧一帶和日軍作戰,南潯鐵路和瑞武路之間出現了一個很狹小的空檔!
號稱‘日本諸葛亮’的崗村小次不光是有足夠戰略戰術眼光,人家好歹還是開了‘天眼’的,日軍的偵察機一天在戰場上空要飛十幾個來回,可比中方指揮官要強得多。
不出什麼意外的話,那個在很多人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失誤’,崗村小次一定不會放過的!
“咦?聽你這意思,貌似有什麼便宜可撿!”
不愧是老郭,見自己都把戰場敵我雙方形勢描述的如此清晰了,唐刀依然堅定聲稱可以打,就知道這裏麵必然有故事。
換成不了解唐刀的人,隻看唐刀的年齡,就必然認定他就是個愣頭青,莽就完事兒了,但像老郭和67軍老吳這種的,可是極為清楚,誰若是把唐刀這個小狐狸當成一介莽夫,被他揍得麻麻都不認得都是小事兒,連腦袋都沒了的日軍將領可也不是一個兩個了。
“郭叔,你這個撿便宜的定論可就有些偏見了!”唐刀咧嘴一笑。“您應該說,有什麼大便宜可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