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非聖賢(1 / 3)

孫大學士揮毫潑墨,題本立就:

川湖兵極難約束!四月中,有前屯戢武營之紛噪;七月以來,寧遠遊擊徐璉報稱所統川廣兵,繞寧前道號哭矣;鬆山參將樊應龍報稱,寧武營所統南兵閉門矣;又報喬桓所統武中營,係去年招募,三月抵關迄今未領一錢,眾心彷徨仍作偶語,乞念危邊將餉銀立賜發給,庶人心可按。

臣臥病右屯,謹力疾以請。

茅元儀一眼會意,竟然氣到滿腔抑鬱,言不由衷:“真話隻說一半就是彌天大謊!樞輔修得好一支書春秋之大筆”!

孫承宗指彈題本:“川湖兵極難約束,是謂先入為主,一語蓋棺!把遼鎮之餓卒討餉嘩變,定性為亂兵”!

然後得意的補充:“既有亂兵則需乞念危邊將餉銀立賜發給,庶人心可按,這是把安定軍心的責任甩給戶部和內閣,若今後再有兵卒作亂,憑這一句,就能徹底幹淨的撇清老夫的罪責,任誰也無話可說”!

孫承宗又道:“若是有人借遼鎮兵變頻發質疑老夫禦下無方,彈壓不力,那麼臣臥病右屯,謹力疾以請一句,就能輕鬆規避,天子總不能讓我一個老病纏身的垂暮老人去與亂兵對峙吧?不合情理不是”?

茅元儀隻能違心的讚道:“妙極”!

孫承宗一擺手:“止生此言差矣!最是妙極的是〈寧遠遊擊徐璉報稱所統川廣兵,繞寧前道號哭矣〉一句,寧前道何許人也?是袁崇煥!他袁崇煥籍貫各處?廣東也!寧遠遊擊徐璉的川廣兵歸誰管?歸寧遠主帥袁崇煥管!他連自己的同鄉,兼直轄標兵營都無力約束,其能力,自是不言而喻”!

加蓋經略大印,將題本發出,孫承宗負手立於廊下得意的笑道:“此一份題本,稱得上滴水不漏攻守兼備,更暗藏陣陣殺機,書春秋之大筆,無過於此矣”。

茅元儀暗自歎道,一旦給閣臣和天子留下一個無力約束下屬的無能印象,袁崇煥的前程可就完了,果然殺人不見血。

既是祝願也是無奈的說道:“隻怕樞輔枉費一番心力,題本到了朝廷,或被束之高閣或是無人領會其中之深意,為之奈何”?

孫承宗一擺手:“天子和閣臣全靠各地各類的題本揣摩天下及九邊實情,每一份題本每一個字,都會反複品味揣摩,否則何以能掌控社稷,否則熱衷攻訐伐難的文官殺人的無形之刃,從何處得來?其實每一柄利刃都深隱於字裏行間,唯智者能察”!

茅元儀低頭不語。

孫承宗白了他一眼:“咱大明官場的門道多了去了,你不懂的還多著呢”。

茅元儀不置可否:“不是不懂,而是學生根本就不屑為之”!

孫承宗冷笑:“不是不屑,而是你還沒有嚐過權力的滋味,根本不懂權力的妙處,也不曾被更大的權力所誘惑,你這種置身局外扮清高裝正直的姿態,簡直可悲”!

再說逡巡於遼河的馬世龍,偶遇一群西歸大明的遼民,生員劉伯鏹獻計:“虜之四王子見住耀州,兵不滿三百,如我師渡河,遼民即殺四王子,殲其眾以歸。

四王子就是後金的第二任大汗,滿清的開國皇帝,清太宗洪台吉,後世他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叫做皇太極。

台吉是蒙古貴族子弟稱謂,或可理解為阿哥或太子,皇太極的真實名號可能是洪,《清史稿》載:“上儀表奇偉,聰睿絕倫,顏如渥丹,嚴寒不栗”。

一張大紅臉了解一下!

名字一般是由父親或祖父取的,皇太極這個拉風的名字,實際上是他孫子的孫子,出生年份相差119年的乾隆帝弘曆給取的,與他的原名,黃台吉、洪台吉、洪太主或是紅歹是一比,頓時高大上了許多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