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三岔河(1 / 3)

八月二十四日,已經登島五日,每天和金冠喝的爛醉如泥,親如兄弟的朱來同於酒酣耳熱之際,一拍腦門:“瞧我這爛記性,姐夫臨行前交待,想讓張士奇提本舫兵馬,於二十八日行抵三岔河碼頭,接應遼民”。

金冠一愣:“可有軍令”?

朱來同在身上摸了幾把:“走的匆忙,忘記帶了,我尋思著接應遼民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不去也罷,咱們接著喝酒”。

金冠一擺手:“不行,巡撫大人的事,就沒有小事?他老人家金口一開,我金冠還不得赴湯蹈火?否則怎麼對得起遊擊署參將事這幾個字,不枉費了大人一番栽培”?

於是龍武營遊擊署參將事金冠,連忙召來張士奇轉述巡撫口令,他正要接過令箭,卻被火靈官呼延用一把攔住。

呼延雙膝跪地:“參將大人,軍中之事聞令則行,有禁則止!還請參將大人賜我等一紙軍令以備來日議功論罰”。

兩聲參將叫得金冠心花怒放,他借著酒意手書軍令一紙,加蓋大印給付:

命張士奇率本舫人馬,駕沙船四艘於二十八日駛抵三岔口,接應遼民回鄉”。

如此一來,軍令已經麵目全非。

孫承宗請調一艟人馬,原有六十四條沙船減至四條;發九百六十員水兵,縮減至戰兵六十員名;尤其日期,更延後了一日。

文官一句話,就能把人玩個半死!

喻安性存心要把孫承宗和馬世龍以及奉命出師的魯之甲等七千多員將卒往死裏坑;而且不發軍令,委過於遊擊金冠,把自己的責任摘的一幹二淨。

幸好呼延用長了心眼,知道與文官打交道一定要留痕跡,以備日後書麵撕逼。

可如此一來金冠私自篡改軍令,便已成鐵證如山,無論勝負他都難逃一死。

次日天還沒亮,張士奇點齊精卒六十於靺鞨口登船,準備揮師北上。

宿醉的朱來同,竟然帶著一身酒氣拎著一籠信鴿,急匆匆的找上門來。

他把鴿籠塞給士奇,捂著額頭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士奇老弟,無論勝負務必把戰況從速用信鴿發出,違命軍法從事”!

張士奇和呼延用聞言一愣,交換了下眼色連忙命人送朱來同先回屯糧城休息。

呼延用吩咐:“拔野古,挑二百門霰彈佛郎機炮帶上,鉛子和彈藥也各帶三千斤,肯定是要打仗了,咱們得全營出動”!

張士奇一擺手:“巡撫隻調一舫兵馬,想來此戰規模不大,我帶四百人足矣”!

然後把十六萬兩銀票,三十二張金餅一並托付呼延用:“若我戰死沙場,把這些金銀給弟兄們分了,何去何從你來決定”。

呼延用大為驚訝:“少公,我呼延用貪財的惡名遼鎮無人不知,你讓我善後”?

張士奇一笑:“愛財與貪財是兩碼事,你個老東西愛財不假,可從不貪財,更是識大體明大義的好漢,善後非你莫屬”!

輕飄飄的一句話,竟讓火靈官呼延用感動到痛哭流涕,長身拜倒:“屬下領命”!

沙船是一種客貨兩用的大型平底帆船,船體寬大扁平,方頭方梢平底,不畏沙灘,近海性能優越;多桅多帆,吃水淺阻力小,速度快,逆風頂水,也能航行無礙;尤其運輸能力極強,小船能裝250噸,大號沙船可以達到驚人的1200噸(2.4萬石)載重。

不過沙船有一項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受水麵積大,破浪能力差,不宜遠洋航行。

文永十一年(公元1274),忽必烈在朝鮮建立征東行省,征調沙船九百餘艘大舉進攻日本,在西日本海域遭遇台風,幾乎全軍覆沒,自此日本稱呼台風為神風,中國也從此汲取教訓,不再使用沙船遠洋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