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旅遊開發(1 / 3)

後世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

八月初,突然下起了雨,雨雖然不大,但一下就是兩天。

楊義想趁下過雨好挖土的機會,開始考慮修路的事情了。

金溝村萬餘人裏麵,除了兩千餘孩子正在讀書,其他男女老近九千人皆全員上陣。

由於有太多地方同時開工,所以勞動力非常緊張,再招五百人修路已迫在眉睫。

難民已全部返鄉,這附近已無人可招了。沒辦法,楊義隻能派二管家到藍田縣去招人了,開出的福利不算高,十文錢一天,包吃包住。

如今雖然已經下雨,但災年並未完全過去,有了這些錢,百姓們也可以勉強生活。

楊義不是慈善家,他不可能不計成本的使勁給工錢。他可不像別人穿越的那樣,給的工錢比當地實際情況要高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如今這個大環境裏,這樣給工錢的話,會死得很快。

因為你這樣給工錢,就有大量的人跑到你那裏找工作。門閥權貴也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招到人,這樣會侵犯他們的利益。

雖然工錢不高,但勝在包吃包住,二管家隻用了一天時間,便招滿了五百健壯的勞力。楊義先給這些人兩天時間搭自己住的地方,然後才開始動工。

先由外麵的官道開始修,直到裏麵的第三道水壩。再從另一邊折返,一共五十餘裏。

楊義將這五百人分成兩隊,還開出了獎勵製度,每天哪隊修得最快,哪隊將獲得一貫錢的獎勵。錢雖然不多,但也相當於他們半天的工錢了。

這也導致了這些人像是吃了槍藥似的,起早貪黑拚命的幹,就是為了那一貫錢的獎勵。

有次,楊義看到這些人天還沒亮就已經出發了,中午大太陽也不休息,到天黑時完全看不見了,才依依不舍的回來。楊義實在看不下去了,又重新調整了獎勵,最快的獎兩貫,慢的獎一貫。

可是楊義還是算漏了這些人的樸實,他們每隊人又分成兩三小分隊,在晚上燒著篝火接著輪流幹。

看著所修的路,比楊義規定的多出了數倍。但那些修路的人卻日益消瘦,甚至有十餘人已經病倒了,他們還是那麼不要命的幹。

楊義才迫不得已規定:辰時三刻開工,午時一刻必須收工。未時三刻開工,天黑前必須回到駐地吃飯,否則扣錢解雇!

就這樣,才勉強遏製住了這些,勤勞樸實的修路人。

大管家楊雲現在已經升為大總管了,楊義另外又安排了四五個管家,由大總管直接管理,原來的二管家、三管家也升為副總管。

楊雲正為楊義提出的新奇做法搞得焦頭爛額,他不是不明白楊義這樣做的好處。隻是他學的還不夠快,沒能跟上楊義的想法。

就搞的那數十個組,已經夠他頭疼的了,如今楊義又要修路,更是令他疲於應付。

這天,他對現在的工作有些吃力了,便找到楊義麵前訴苦。

“小郎君,奴才學識淺薄,做事力不從心了,總跟不上小郎君做事的節奏。奴才想辭去大總管之職,專職做小郎君的管家,伺候小郎君。”

楊義看了楊雲一眼,搖搖頭:“不用著急,學不會慢慢學。一個人不是天生就什麼懂的,隻有靠後期努力學習,才會懂得更多東西。”

“這些奴才都懂,隻是如今所管之事越來越多,奴才感覺力不從心罷了。”楊雲有些不好意思,說著話的時候,頭已經快低到褲襠了。

“其實你們可以這樣做,你和二總管、三總管,把數十個組分開來管,每個總管之下,可以設若幹個管家,每個管家管數個組,這樣你這個大總管就輕鬆多了。

也不用事事親力親為的操勞,可以安排其他人去做,比如管理組的那些人,他們就是專門為這個培養的,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曆練的機會,你在一旁把握尺度就行,不懂的再來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