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奇襲鐵山(1 / 2)

由於突厥人已牢牢記住了楊義的聲音,即使楊義喊的不是“天罰!永墮幽冥”這句話,他們也會鬼使神差的放下了武器。

李靖和張公瑾都有些木然,一連串問號出現在腦海裏:這小子什麼情況?難道他真的有法術?真的能言出法隨?叫誰投降就投降?

但現實的情況容不得他們多想,既然人家已經投降了,就不可能殺降了。如果殺降,突厥人就饒不了他們,大唐的法律更加饒不了他們。

可事情還沒完,楊義再次大喝一聲:“所有人雙手抱頭,到左邊空曠的地方,排成排蹲下!”

這些突厥人還真像是聽得懂楊義的話似的,都稀稀拉拉的跑了過去,雙手抱頭蹲下,其他突厥人也照做了。並不是這些突厥人能聽得懂漢話,而是這些突厥人當中,有好大一部分會漢語的。所以楊義一喊完話,他們便照做了,並向其他人解釋,還有一部分人是有樣學樣。

雖然突厥人已經敗逃,成了驚空之鳥。但李靖不認為,他們就不會在陰山裏伏擊自己,所以他不打算追了,等白天放出斥候查看後再追。

按突厥人的習慣,他們極有可能會逃往鐵山。因為鐵山是他們另一處大本營,更是東''突厥立國之初的牙帳。

所以,李靖製定的計劃就是,要前往鐵山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由於頡利曾經得罪過沙缽羅小可汗,不到窮圖末路的時候,他不可能會逃往那裏,所以他隻能往北逃。

但是,要怎樣才能避開突厥的遊騎,而不被對方發現,才能造成突襲的效果?一旦被對方發現了,他在陰山西部山口一堵,唐軍這一萬人就麻煩了。

這一次,李靖不再問楊義,他知道這小子懶散慣了,不會那麼輕易的幫忙。求人不如求己,不如找幾個突厥人來帶路更好。

沒過多久,李靖下達的命令就有了結果。是三個突厥人,他們來到李靖麵前,雙膝下跪行禮:“屬下拜見大帥!”

李靖上前輕輕將這三人扶起:“不必行如此大禮,你們既然已加入我唐軍,那就是大唐人。我大唐不興跪拜之禮,隻需躬身做揖即可!”

“謝大帥!”

如果楊義在這裏的話,肯定會認得出,這三人正是他們在朔州時,金救的那三個突厥人。他們自從加入唐軍後,因不願對族人下手,在其他方麵卻立了功。

而他們所立之功就是給唐軍帶路,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帶路''黨。唐軍之所以勢如破竹,長驅直入的深入突厥腹地,就有不少這樣的帶路''黨幫忙。

“你們三人如何稱呼?”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由年齡大的那人回答:“我年齡最大,叫必羅;左邊這個叫多咪,右邊那個叫多嗗,他們是親兄弟。”

“必羅,本帥問你,要過這陰山,除了你們經常走的那條路外,還有沒有另外的路,可以前往另一邊等鐵山?”

必羅做揖道:“啟稟大帥,路肯定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條,但是路有些難走,不像這一條大路好走。千百年來,我們突厥部族,就是從這條大路來往於鐵山和定襄之間。”

“難走一些也無妨,隻要我們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鐵山就行。”

“路不但難走,而且可能還會有生命危險。大帥,真的要走那些路嗎?”

“我說無妨就無妨,隻要你們認識路就行,我自有辦法能走過去。”

“什麼時候出發?”

“天亮之後吧!你們回去好好休息。天亮之後,吃過早飯就來我帳前聽命。”

“是,大帥,屬下告退!”

李靖向他們揮了揮手,他們就退出了大帳。

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天空陰沉沉的,有少許霧霾。

三個突厥人和楊義騎著馬,走在五個巨人的前麵。他們是從陰山東邊的山口而進,幾裏之後再往左邊的一條小路走,這條小路彎彎曲曲,雜草叢生,不認真看的話還不知道是路。

楊義很好奇的問這三個突厥人:“你們是怎麼知道這條路的?”

這三個人對楊義非常恭敬,或許是因楊義求了他們一命吧!

三人很有默契,還是讓必羅來回答:“回楊校尉,我們從小就在這一帶放牧,從小就跟著父母來往於鐵山和定襄之間,每年都要趕著牛羊遷徙。有時候遷徙的人太多,而路又不夠寬,我們就隻能從這些小路繞過來。

時間一長,就自然而然的踩出了一條小道,這些路是我們祖祖輩輩相傳下來的。像頡利那住在牙帳的富貴人家,是不會知道這條路的,他們也不可能體會我們的艱辛。”

“哦,原來這樣。那你們說這條路很危險,是什麼意思?是路窄,還是有野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