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選振州!”
楊義一句話驚呆了現場的所有人,他們都不敢相信,這混蛋小子為何要選在那鳥不拉屎的地方!
李世民眉頭皺成了個川字,不確定的問:“楊愛卿可要想清楚了,那地方可是苦寒之地,你當真要去?”
“罪臣已經想清楚了,非去不可!”
其實楊義並不是多想去,而是他後世是半個海南人,外婆家就在瓊中縣。他還記得表弟在百度用“月下的荒郊”做自媒體挖野蜂蜜,還有那半死不活的一萬粉絲……
“那好,那你現在就是振州團練使了,過幾天就趕赴振州上任吧!”
楊義兩眼一突,愣愣的瞪著李世民:“陛下,團練使可是官,您忘了咱們的約定嗎?”
被楊義這麼一問,李世民卻下不來台了,他抓起一個茶盞狠狠的向楊義甩了過去:“你個混賬玩意兒,信不信朕抽死你?你犯的可是死罪,朕現在饒你不死,你居然跟朕講條件,你還有那個資格嗎?”
“可是,可是那還是官……”
李世民兩眼一眯:“如果你想死,那朕就成全你。”
“陛下,臣沒有說不接受,隻是臣想換個職位。”
眾大臣都愣愣的看著楊義,他們沒想到這混蛋玩意兒,都到這時候了還敢挑釁皇帝。這是他不將李世民當皇帝看,還是他不將自己的命當命?
李世民嘴角泛起冷笑,這是他非常生氣的表現。要不是蕭皇後在場,此時的楊義可能就要押往刑場了。
“你想要何官職?”
“臣想要一個既不用管事,又可以得到別人尊重、讓別人不敢惹的官。”
“你說的是散官吧?你的冠軍大將軍就是武散官,在那蠻荒之地就是土皇帝的存在,誰敢惹你?”
“真,真的?那臣謝主隆恩!”
“假的!朕不但讓你去那裏當團練使,你還得兼任營田使,采訪使,還要管理軍事,緝拿海盜,整頓吏治,造福一方。你何時做出成績,何時才能回來?”
“陛下,這,這是何官職啊?這不是讓我去當大都督吧?”
“你想得倒美,你這是被貶官!貶官你懂嗎?你還大都督?”李世民氣得大聲咆哮起來。然後看向長孫無忌:“輔機,給朕想想,這麼多官職安在他一個人身上,應該取個啥官名?”
“這個……”長孫無忌也是頭一回碰到這樣的事,但李世民的要求令他頭疼不已。
楊義這時又插嘴了:“不是大都督就好,臣就怕當大都督,臣當了大都督就沒時間去玩了。”
“你給朕閉嘴!玩玩玩就知道玩,你除了玩你還是會知道什麼?”
長孫無忌突然靈光一閃:“啟奏陛下,臣想到了前隨的一個官職,就是支度使!”
可聽在楊義的耳朵裏就不是支度使了:“節度使?我不要當節度使,我不幹……”
這下不是李世民怒目而視了,而是蕭皇後直接甩了他一巴掌:“有官你不當你還想幹嘛?不是伯母對你太過苛刻,你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不然就別認我這個伯母!”
楊義一臉幽怨的看著蕭皇後,看著這個六十多歲,表麵卻像三十多歲的女人,他還真生不起一點氣來。
“節度使?節製調度的使者,不錯,就叫節度使吧!”李世民一錘定音。
初唐沿用隋朝軍製,在重要的軍事防區設行軍總管統兵,用以節製調度各項事物。行軍總管為最高軍事長官,管轄範圍包括:管理調度軍需的支度使、管理屯田的營田使、監督軍官紀律的巡察使等。
行軍總管主要的職責是:主管軍事、防禦外敵。到了天寶後期,又兼任所在道的采訪使,負責監督州、縣官員的施政,集軍、民、財、政於一身,比魏晉時期持節都督的權柄還大,當時稱之為:節鎮。
到唐朝中後期,節鎮變成了節度使,權力進一步得到加強,已經到獨攬大權的地步,相當於裂土封侯也不為過。比如唐玄宗時期,邊鎮的十個節度使擁兵近五十萬,而中央禁衛軍不過才十多萬人,這就給安祿山、史思明等節度使鑽空子的機會,從而造成了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
長孫無忌默念了兩遍,也覺得這名字比支度使好聽。又問李世民:“陛下,那官階……”
“從五品下!”
楊義見事已不可為,隻能默默的接受了。但他還不死心:“陛下,這節度使總得有個名稱吧!”
“啥名稱?就叫他節度使!”
楊義急了:“不是,臣的意思是,總不能就叫振州節度使吧?”
“為何不可?”
“可是那島子上,崖州應該是中州吧?臣這下州的振州節度使,不就是和崖州對著幹嗎?”
“那你有何辦法?”
“臣覺得叫南海節度使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