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的這一嗓子,將在場吵吵鬧鬧的人都止住了聲音,紛紛往這邊看過來,弄得楊義尷尬不已。堂堂新郎官,居然被這貨弄得差點下不來台。
“那就請李叔父宣讀聖旨吧!”
“你以為在這裏宣讀呢?到裏屋去啊!”
楊義差點把這事給忘了,訕訕的笑了笑,忙將李孝恭向裏邊請。
眾人來到裏屋,這裏的香案已經布置妥當。這時候的人接聖旨是要在宅子的最裏一進院子,這裏正是各家擺放祖宗牌位的香堂。
如果家中遇到喜慶的事,如接聖旨、婚嫁、中榜、升官、過壽等,都要來這裏上香,告慰已逝去的父輩或祖宗。意思是讓祖宗知道後輩子孫的榮耀,做到了光宗耀祖。
李孝恭來到香案中間,先向香爐的地方行禮作揖,表示尊敬主人的先祖,然後轉身展開了手中的聖旨開始宣讀。
“聖曰,上皇六女,剛過笈笄,德藝上佳,才貌雙全,恭謹梗敏,溫良敦厚,秉性端淑,有徽柔之質,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靜正垂儀,上皇與朕聞之甚悅。特封為定襄公主,賜予冠軍侯冠軍大將軍楊義為妻,允其成婚,詔告天下臣民!
冠軍侯冠軍大將軍楊義,才貌雙絕,聰慧過人,忠義兩全,神勇威武,戰功赫赫,上皇與朕甚為滿意。特封為駙馬都尉,準其與定襄公主完婚。”
“臣謝主隆恩!”楊義行過禮上前接過聖旨,就要請人入席。
可是……
“小子,還沒完呢,著啥急啊?”
楊義一臉懵逼,又趕忙站回原位,躬身行禮。
李孝恭從旁邊的宦官手中接過一卷卷軸,打開後清了清嗓子:“聖曰,任城王之女,今已及笄,待字閨中。秉性溫脀,賢良淑德,動諧珩佩之和,克嫻於禮,靡懈於勤,特封為鐵山郡主,賜予冠軍侯冠軍大將軍楊義為平妻,準其結為連理,布告天下臣民。”
“臣謝主隆恩!”楊義行完禮後,上前一步正欲請李孝恭等人待茶。
“著啥急啊!還沒完呢!”
“哈哈哈……”看熱鬧的人傳來了一陣陣哄笑聲。
楊義滿臉黑線,立刻站回原處,心裏腹誹:特麼的沒完沒了了。
李孝恭又從一名宦官手裏接過了另一張聖旨,輕輕展開吟誦。
“聖曰,太原王氏女,溫文爾雅,秀麗慧中,嫻雅恬靜,謙禮德行,舉止得體,執鍾靈毓秀有詠絮之才。特封為二品誥命夫人,賜冊賜服,垂記章典,賜予冠軍侯冠軍大將軍楊義為平妻,準其成婚,望夫妻同心,敬盡予國,勿負朕意!”
“臣謝主隆恩!”楊義這次不敢妄動了,還躬身在原地。
李孝恭又從一宦官手中接過來一張聖旨,接著吟誦:“聖曰,楊義之女,乖巧懂事,聰慧伶俐,鍾靈毓秀。特封華陰縣主,賜名神女,食邑七十戶。”
“臣謝主隆恩!”楊義還愣愣的看著李孝恭,他生怕還有另一張聖旨,又讓他丟一次人。
“小子,聖旨都讀完了,還愣著幹啥?不將我等請進去喝酒,難道你想作詩了?不妨作一首出來聽聽!”李孝恭嘴角泛起了一聲冷笑,這是要給楊義挖坑的節奏。
楊義心裏一突,立馬明白過來,特麼的,挖坑也不要在這時候挖呀,自己肚子裏那點墨水自己知道。現在挖坑不是讓自己出糗嗎?
可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周邊圍觀的人便開始起哄了:“做詩!做詩……”
現場的人不泛朝中的名人大儒,他們早就聽說過楊義的名聲了,這小子每做一首詩,都是那麼驚豔。當初在芙蓉園作的三首詩,便轟動整個芙蓉園,令當場的名人大儒趨之若鶩。
楊義趕緊虛壓雙手,示意大家安靜而自己卻收腸刮肚。過了一刻鍾,才想到了一首不那麼恰當,也不怎麼應景,但部分詩意相同的詩。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這首詩是宋代汪洙的《喜》,因此詩修辭優美,意思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而聞名於世。自出現那天起,便成為天下人每逢喜事時,必用來吟誦裝門麵。
“好!好……”圍觀的人群傳出一陣陣叫好聲,現場掌聲歡聲雷動。
“小子,讓你蒙對了!再作三首催裝詩吧,否則你是娶不回三位新娘子的。讓你的兄弟拿著催妝詩,幫你迎回三位新娘子,不要誤了吉時!”
李孝恭的要求並不過分,因為這是本地的風俗。去新娘子家迎親,必須做出一首催妝詩,讓新娘子快點梳妝打扮,好出門上花轎。
這也是可以給娘家人長臉的事。
“作詩!作詩……”周圍的人唯恐天下不亂,或許他們本就想看著楊義出糗。
楊義的冷汗都出來了,不是他不想做詩,隻是他肚子的墨水……,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小子,要想接到新娘子,就快點做詩,否則你得讓人笑話你半輩子。”李孝恭催促楊義,其實他的話半真半假,接新娘不一定要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