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命令很快就下達了,在還沒下朝的時候,宣旨的官員便匆匆出了京城而去。
並不是這事有多麼緊急,而是寫詔書的人也是認同楊義會造反。李世民話音剛落,他便刷刷刷的將聖旨寫好了,交給李世民審核的時候也不過過了盞茶功夫。連李世民都非常詫異,怎麼這次詔書寫的那麼快?好像是早就預謀好了似的。
但他也沒有多想,取來玉璽蓋了上去隨手一甩,將聖旨甩向了一宦官,那宦官手忙腳亂的接過聖旨,交給旁邊正一臉憤怒的楊景猷。他正欲找人去傳旨,可簫瑀那老貨的聲音又響起了。
“啟奏陛下,臣提議讓一員猛將去傳旨,如果發現楊義真有造反之嫌,可將他就地格殺!”
李世民臉色陰沉,想了一會兒後還是做出了決定:“準奏,讓牛進達去!”
楊義在廣州碼頭上東張西望,始終不見自己的小柔和孩子。他不由得向龍繼雲打聽:“舅父,小柔和孩子呢?怎麼沒看到人,是不是沒有通知她?”
龍繼雲一愣,隨即臉色大變:“小柔沒有去振州?”
“沒有啊!我在振州沒看到人。”
“她二月把孩子生下來後,剛滿月就坐船出海了,說是出去找你。按行程,早應該在半個月前就到達振州了。”
“什麼?”
聽到這話,楊義的心也提了起來,他再也無心逗留了,也不管龍繼雲等人的勸阻,便帶著人匆匆回到了船上,急忙拉起風帆向著南邊而去。而楊義沒有注意的是,在他急忙上船的時候,一個扮成船工的女人也跟著上了船。
大船按著他的命令緩緩前行,先是沿著岸邊走,這時候行船是沿岸邊的,出了外海之後便往西南而去。
在海上,他們遇到了台風,滔天巨浪向他的船席卷而來,本應是觀查船身的抗風浪強度的時候,但楊義沒有那心情,除了指揮船上的人員應對外,啥也做不了了。
船在海上乘風破浪走了十多天,才在一個風平浪靜的中午來到崖州。楊義忙派人上岸,讓他一路打聽回萬縣,他在萬縣與打聽的人彙合。
可當他提心吊膽的來到萬縣時,卻得到沒找到人的消息。這時候楊義的心更慌了,隻希望回到振州能見到人,隨即不敢怠慢,立馬起帆向著振州而去。
又經過幾天行船才回到了振州,可得到的消息令他差點暈過去。報告的是一個船工,據他敘述,在距離崖州外海不遠處碰上了海賊,他們將小柔連帶孩子抓了,並且往南邊去了。
楊義氣得怒不可遏,連忙叫人將做好的拋石機幫上船,打帆開船往南邊兒追去。他隻是希望小柔和孩子不要有事,要不然他真是後悔終身。
雖說往南邊而去,但他這樣去與大海撈針無異,這麼大一個南海找一艘船,希望相當渺茫。隻希望老天保佑,能夠在海中遇到她們了,如果遇不到,他真是不知道該如何想。
海上的日子是漫長的,並不是時間隨著出海的人停滯了,而是行船慢。這時候的船基本上是隨風而動,風力大,行船就快,風力小或者沒風,和靜止無異,隻能靠著洋流的搬運了。
幸好的是,他設計的螺旋槳發揮了作用,在沒有風的情況下,依然在緩慢的蠕動著。四周一片蔚藍,到哪邊去都沒有方向,幸好的是楊義這時候做出了簡易的指南針,還不至於迷路。
在航行了二十多天之後,他們終於看到了一片綠色。這綠色,就是海中的一個個小島,應該是後世的西沙群島了。
楊義等人來的時候正是漲潮期,可以直接將船駛向岸邊。他們這一下岸,便迫不及待的派一百餘人上岸查找,雖說這島不大,但一百多人撒進去,還是如小魚進大海一般。
楊義不認為劫匪會跑到幾千裏外的東南亞那地方,這時候的船要跑遠途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也不為過,極有可能就是在這時候的西沙群島上了。
楊義知道,這時候的海賊劫持人之後,基本上都是往大陸上靠。他們怎麼可能還往遠海而去?所以他認定,小柔肯定是在這附近的島上了。
楊義的猜測沒有錯,小柔乘船出海之後,經過了二十多天的航行,在崖州靠岸補給之後又往南而去,可是才走了半天,便聽到船外有人喊救命。
在海上相互幫助是人的共識,所以他們便將那幾個人救了上來。人是救上來了,可卻令小柔大驚失色。
救上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殺手崔命和崔凱,還有幾個大漢。他們一上船見人就殺,有個機靈的船工趁對方沒注意就跳進了海裏。
崔命等人也以為是自己殺的人掉進海裏了,並沒有理會。就在他們劫持船往南而去時,那成功逃命的船工乘著崔命的小船往崖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