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風力突然加大,狂風暴雨呼呼作響,伴隨而來的是雷聲震震閃電耀眼。海邊十裏之內的樹林已經被清理光,隻剩下一棵棵獨立的大樹,這些大樹是楊義留著造船的。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台風一來,卻讓這些去年刮台風沒倒的樹都倒了下來,甚至有的樹連根拔起。幸好的是周邊並沒有什麼居民,除了雨水多一點造成洪水外,並沒有給百姓造成多大的傷害。
第二天,依然下了一天雨,但風力已經變小了,四處潮濕一片。楊義陪老婆孩子在家裏玩耍,而下人則憂心忡忡,因為昨天晚上刮的風太大了,他們擔心大風會把海上的船或者鹽田裏的鹽吹壞。
第三天雨停了,風也變小了,眾多百姓匆匆出門查看這場風災給他們帶來的損失。幸好的是,除了被風吹倒的一些大樹外,並沒有多大的損失。
由於鹽場做的準備工作夠足,隻有些放鹽的地方被掀了屋頂而已。但他們還不忘檢查每一個細節,盡量做到萬無一失。吹飛的屋頂也做了補救,對他們來說,這次風災的損失可謂之小之又小。
第四天,雖然海上的風浪還很大,但停船的港灣已經是風平浪靜,正是裝鹽上船的好時候。趁著不下雨的天氣,吳林早早的安排牛車、馬車、人力一手,凡是在陸路能拉鹽的工具都安排上,一車車一馱馱的鹽往鹽場邊的貨運碼頭那裏去,這裏臨時建了個裝鹽的碼頭,那艘大船就停這裏。
也就在這時,萬縣的船廠那邊給楊義傳來好消息:早在四天前,另兩艘巨船也已經完工,提前訓練的船員、令旗手等也已到位,隨時可以出海試航。
楊義喜出望外,連忙找到吳林讓他將他的人全部拉到這個碼頭上,能發動多少人就發動多少人,他這是計劃連另兩艘船也裝滿鹽了。由於搶收上來的鹽並沒有稱重,也不知道有多少石,但按鹽場的人估計,絕對會比原先賣給那些商人多出一倍以上。
楊義看著這裝鹽的壯觀場麵,突然靈機一動,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也不再猶豫,馬上走到吳林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吳林想了一會兒並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話,騎上馬就走。
又過了幾天,海上風平浪靜,萬裏無雲風和日麗。已經裝滿三大船鹽的巨船停靠在振州城外的碼頭,而這裏已是人山人海,他們像是來送楊義等人的。
可讓他們奇怪的是,這三艘滿載貨物的巨船吃水''很深,居然達到了船體的近一半,也就是說,這三隻巨船已經達到滿載的程度。而在巨船的旁邊還有十多艘小一號的商船,但上麵並不裝貨物,很令人費解。
可楊義知道,不是他不想裝更多的鹽,而是這些商船是他留著辦大事的。
他這是要幹嘛?
他這是要幹票大的,絕對會亮瞎別人的眼睛,震撼死朝中眾臣的心靈。
由於鹽比較重,楊義吩咐吳林,將鹽全部放在最底層作為壓艙石使用,上層放的是糧食、淡水等各類物資。最上麵就是船工的住處,他們要操帆開船、聯絡、警戒等工作,就近住比較方便。
眾多百姓雖然在圍觀,他們想去幫忙也幫不上忙,因為他們沒得到吳林的雇傭,是不可以去幫忙的,哪怕免費的也不行。一車車的東西絡繹不絕的往其他船上運,運的都是糧草、藥材、兵器、鎧甲等,像是要出征打仗一般。
這一幕令這圍觀的百姓驚奇不已,他們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來這是咋回事,而有好事者更是到處宣傳這裏的所見所聞。別處的人得到這神奇的消息之後,也陸陸續續的過來。
這就造成了很有趣的一幕,裝船的車隊延綿不絕的連著碼頭,而車隊兩邊站著密密麻麻的百姓,如同夾道歡迎一般。而那些運貨的工人也覺得他們做的這項工作是神聖的,是倍兒有麵子的,一個個昂首挺胸的幹著活,哪怕累得快趴下了也咬著牙支撐著。
到下午時已經將所有要帶的貨物全部裝上了船,剩下的就是人員登船了。這一次又令眾多百姓震撼了,一列列身著便裝的年輕男人,有條不紊登上所有的船。
有心人將他們數到的人數告訴周邊的人時,周邊的人又開始嘈雜起來,一副不敢置信的樣子。看著那一艘艘船都已經裝了那麼多貨物了,居然還能裝得下近四千人,可想而知,這些船的運力是相當不錯的。
當這所有人上完船之後,眾人才看到,這些船的吃水線都已經達到了船身的一半了。這時候他們漸漸明白,這一些船運那麼多人肯定是去打仗的!
去哪裏打仗?這又讓他們震驚的同時,卻百思不得其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