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朕要收稅(1 / 2)

李世民從關中往洛陽方向一路走走停停,對沿途百姓噓寒問暖賺足了名聲。當看到原本有些富足的百姓在這一次雪災中就變得窮困潦倒時,他顯得心疼不已,一邊安排身邊的官員及時的撥錢糧救災,一邊想著如何多弄些錢糧來補充國庫。

可是任他想破腦袋,也沒能想出好的辦法。

當他進入洛陽地界時卻發現這裏的百姓拖家帶口的拿著臉盆、鍋、水桶、袋子器具紛紛往洛陽城方向趕路,如同逃難一般。他非常好奇,經派人打聽才得知了楊義的善舉,雖說楊義的作為是善舉,但他聽了這消息令他牙疼不已,在心裏不由暗罵楊義幾百遍。

其實他是非常支持楊義這樣做的,隻是楊義做的也太過張揚了,楊義這樣做,如果沒有楊家或他的撐腰,絕對在一個月之內死得很難看。於是他下令,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洛陽城,他要微服私訪,看看這混小子到底把洛陽城搞成了什麼樣子。

可是,即使拉車的馬走得再快,在這滿是積雪的地上,再加上是大部隊行軍,想走快一點也是力不從心。心裏著急的李世民立馬想到了個好主意,他忙叫來隨行的李靖,讓他挑選一百名精兵隨駕,快馬加鞭趕往洛陽城。

他們風馳電掣的走了,但知道的人並不多,大軍仍然一步一趨的向前推進。而李世民和李靖則是在傍晚時分趕到了洛陽城,他們進城後並不停留,而是直接順著人流趕往東麵賣鹽的地方。

他們一路走來被這場麵震撼到了,隻見這排了幾裏長的長龍,人人都非常遵守秩序,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混亂的場麵。哪怕被凍得瑟瑟發抖,也依然排在隊伍裏一點一點的向前麵騰挪而去。

當李世民等人來到楊義賣鹽的巨船前再次被震撼到了,看著這三艘巨大的船泊眼珠子都要快瞪出來了。他們終於看到了奏報上所說的四十四丈的巨船,而且這巨船當真是比如今的商船還要高出許多。

隻見這巨船的船身光滑如鏡,精致緊湊,黝黑發亮,看不出有板縫,就像是整塊木板造成似的,並不像現在的商船能看到一塊塊木板的痕跡。看著那兩根高聳的桅杆,船帆應該也是非常大的。再看那兩頭的平直甲板,船員還能在上麵嬉鬧,這是多麼的愜意。

雖然李世民對這兩艘船很感興趣,但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放在這些排著長龍買鹽的百姓身上。

他走到幾個穿著破爛,拿著水瓢的百姓麵前問道:“諸位鄉親請了,你們都是來買鹽的?這裏的鹽價格如何?”

那幾名穿著破爛的百姓都是四五十歲的人,皮膚烏漆麻黑,臉上滄桑的皺紋告訴李世民,這絕對是洛陽城外最樸實、最勤勞的百姓。

“這位貴人請了,以前我們吃鹽都得拿幾十文錢才能買到一點點,攢了一年多的錢都買不起一鬥鹽。可是現在才賣三十文一鬥,聽說剛開始還賣五十文錢的,後來侯爺聽說附近村莊的百姓也趕過來買了,就逐漸降價了,降到了現在的三十文每鬥……”

“這冠軍侯爺真是活菩薩轉世啊!”

“這是大善人……”

“那這些鹽的質量如何?比如說這些鹽夠不夠鹹?有沒有摻沙子?”

“這位郎君你可是問對人了,我是第二次排隊買的,上次排隊買回去時,看到那些鹽潔白如雪,鹹味十足,並沒有發現摻沙子,是純粹的白鹽呐!不像本地鹽商那樣,烏漆麻黑的根本看不出來是鹽還是沙子,而且價格還貴了五倍不止。”

“哦,這麼說,這什麼侯爺是真心為民的了?”

“那可不是!早兩年就聽說冠軍侯仁義無雙,為了百姓能吃飽飯,帶領鼓勵大家吃蝗蟲。還發明了種冬小麥、曲轅犁、水車……”

“後來聽說他戰死了,還利用家中產業造福百姓,弄得全國糧價從原來的二百文一鬥,直降到如今的二十幾文一鬥。表麵看對咱們種糧的有傷害,實際上咱們還是賺一樣的錢。”

“後來老天有眼,侯爺並沒有戰死沙場,但卻被皇帝貶到嶺南去。”

“按我說呀,皇帝才是沒開眼的那一個……”

幾個百姓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沒有避諱他們所說的話,也不怕別人聽到,弄得李世民滿臉黑線。

但他並不在意這些,因為他知道百姓是淳樸的,說話喜歡直來直去。他又四處轉了轉,還特意去那些店鋪打聽賣鹽的掌櫃。

“掌櫃的,你這的鹽賣多少錢一鬥?”

這掌櫃看到一個穿著貴氣的郎君來問鹽價,他立馬點頭哈腰:“八十文,客官要多少?”

“哦?前兩日我從這裏經過時,還賣一百五十文,何時降的這麼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