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園放煙花這一幕的震撼不亞於大年初一,跟來的眾多大臣也終於知道,那所謂的火龍衝天正是那楊小子弄出來的。那些逼迫李世民下罪己詔的言官,還沒等李世民反應過來便悄悄的走了。
但他們躲得過初一,卻躲不過十五,他們遲早是要上朝的,到時候就看李世民用什麼幺蛾子來對付他們了。如果李世民不計較還好,要是計較起來絕對會夠他們喝一壺的。
在芙蓉園看到這一幕的人心裏也是沸騰不已,其中就包括一些來見見世麵的番邦使者、商人、和尚。他們來到大唐好幾年了,有的學習了大唐的禮儀,有的學習了文化習俗,有的是來研習佛法的,凡事關於民生的行行業業都有人看得上,也想盡辦法弄到手帶回自己的國家充分發揮。
這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倭國的遣唐使,他們雖名為遣唐使,來的卻是一群群和尚,名義上是來研習佛法,實際上卻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
當他們看到那絢麗的煙花時,他們不再是和尚了,而是一群專業的間諜。他們本來是要啟程回國的,但為了這個煙花卻決定留下來,他們想要將這煙花的配方弄到手後再啟程。
帶隊的是個名叫武內大野的和尚,他身高僅五尺,長得肥頭大耳,腦袋油光瓦亮,顯然在唐朝的夥食不低。要是他們剛到唐朝那會兒,不被別人當成猴子就不錯了。
他們住在鴻臚寺有段時間了,除了受到唐儉的熱情款待,還受到了唐朝其他官員的禮遇,幾乎把他們當成國寶來供養。
這也使得他們的性格發生了變化,由最初來大唐虛心受教,不恥下問的性格,變成了如今想要學什麼東西就上門索要。如果不給,他們立馬回到鴻臚寺告狀,由唐儉給他們出麵索要,往往這一招無往不利。
可他們今天卻碰了釘子,因為他們找的人是楊義。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裏得到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一群三寸丁的和尚便來到了冠軍侯府門口,剛開始是非常有禮貌的,一個個點頭哈腰,還送上了重禮。
可讓他們失望的是,重禮是送進去了,卻沒有得到楊義的接見,更沒有得到楊義的回話,就將他們這一群像小學生一般高的和尚晾在了冠軍侯府門外。
一個樣貌二十多歲的和尚對那肥頭大耳的武內大野道:“武內君,這冠軍侯欺人太甚,禮物收了卻不見我們,他到底是幾個意思?”
武內大野心裏也是一樣的惱怒,但他是這些人的首領,並不能表現出來,隻得裝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森田君稍安勿躁,居那唐儉所說,此人爵位雖低,但極得皇帝榮寵,不是一般大臣可比的。既然咱們要求他,不如學學他們三國的三顧茅廬又何妨?”
“什麼?咱們要來三次?那也太抬舉他了,不如找唐儉告他去!”
“森田君,叫你稍安勿躁,你就稍安勿躁。既然唐儉能將他的事情告訴我們,也就代表著告狀也無濟於事,倒不如咱們多來兩次,隻是又要多花些錢而已。”
“花錢?對了,他不見咱們,是不是咱們錢給少了?”
另一個和尚皺著眉頭接口道:“不少了吧?咱們都給了一千慣了,這些錢足可讓大唐的其他官員都歡天喜地的接咱們進府了。”
“是呀,一千貫不少啦!”
“聽說他的產業一年就賺幾十萬貫,他應該看不上咱們這點錢。”
“不如這樣,咱們下次直接送一萬貫算了,看看他是不是……”
其他和尚紛紛議論著,都出著餿主意,而武內大野心裏也在想,難道真是自己的錢送少了?這才導致冠軍侯不接見他們。
他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向眾人一招手:“咱們先回去,改天再來。”
眾人沒有說什麼,就跟著武內大野回去了。
可趴著門縫偷看的楊義卻笑開了花,由於前一天楊雲跟楊義說過,現在的遣唐使是多麼的可惡,囂張的連皇親國戚都不敢得罪。
楊義一聽這話就覺得事情不妙,如果他不提前做好準備,萬一被這群倭寇惦記上,要是自己不在就麻煩了。到時候,玻璃、白酒、冬豆芽等,通通都得向這群倭寇敞開大門。
可沒想到,他布置的正是時候,要是晚一步,說不定就來不及了。看著這群倭寇依依不舍離去的樣子,又聽到剛才他們所說的話,楊義便有了計較,他決定要好好利用這件事,把這些囂張的間諜給連根拔起。
但做這些事情之前,他得利用自己的《旬日雜談》寫一篇文章,讓長安城的百姓防著這些道貌岸然的間諜才行。別被他們的卑躬屈膝、彬彬有禮的外表給迷惑了,將自己的看家本領都賣給了別人。